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野仄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 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 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七、 六、教学后记: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第95~ 97页例1、2

2.计算方法。

3.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计算能力。

3、 培养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复习引入 2、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754+3826 20xx-493

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

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

三、 复习巩固:

四、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五、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第三单元“较复杂分数应用题例7”开放式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出示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师生共同画出线段示意图(图略)

师:请大家结合线段图,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知识求出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各抒己见。)

生1:我用方程解,数量关系是计划用水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的吨数,所以设原计划用水x吨,得方程x- x=480

生2:这样做是对的!而我列出的方程是x=480+ x

生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实际用水的吨数相当于原计划的(1-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认为也可以这样列方程:x×(1- )=480

师:这三位同学都是从列方程的角度求出了解,你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生4:我用算术方法解。从线段图可以看出把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看作9份,实际用水比原计划节约 ,那么实际用水 的吨数就是这样的8份,这正好是480吨。480÷8×9,先求每份的吨数,再乘9,就得实际用水的吨数。

师:对他的解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认同。

生5:我同意生4的解法,当然也可以这样列式:480÷8÷ 。先求出每份是60吨,这60吨相当于原计划用水的 ,所以再除以 就是原计划用水540吨。

此时,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他们私下小声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生6面带疑惑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列了两个算式,不知对不?

师:你先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生6:我的算式是480÷9÷ 和480÷9×8

师:对这两个式子,你们议一议好吗?

生7:这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如果这两个算式是正确的,那么刚才列出的480÷8×9或480÷8÷ 就是错误的,而刚才的算式我们已经算过了,是正确的。

生8:我来补充,我也认为这两个算式是错误的。从线段图来看,480吨与9份显然不相对应,所以480除以9是没有意义的。

此时,生6略有所悟地点着头,表示接受。

生9:老师,我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受到启发,480吨的对应分率是(1- ),直接列式是480÷(1-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原有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真了不起!你们对刚才的这些解法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10: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

此时其他学生都惊讶地看着生10,老师也为之一怔,但还是追问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

生10:我列的算式是480× 。

师:对480× 你们理解吗?

生11:我能理解。这是变换了思考角度,如果反过来把实际用水的480吨看着单位“1”,那么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吨的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 。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

[反思]

在题目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开放性的情况下,教师善于挖掘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大胆放手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综观上面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主要体现了:

1、不唯解题模式,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思考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具体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而上述教学片段,教师一开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民主的氛围,自由的放飞,唯此学生才会不断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加之教师的相机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致越来越高,思维也越来越活,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答案。尽管方式不同,但结果一样,这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的人本主义目标。

2、不唯师不唯本,允许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获得自信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听讲的义务,而无评价的自由,唯师、唯上,这样大大地抑制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愿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我们认为,只有积极思考的学生,才会提出不同的方案,才会评价别人的方法。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敢于解除对学生的束缚,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教师总是巧妙地把解答的“包袱”抛还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只是简要地搭条线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应用,让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应该说,这堂课起承前启后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周率。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数学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课件、带绳小球,圆规,尺子,保温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复习:圆心、半径、直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略去)

2、课件出示问题情境:龟兔赛跑

师评价:你们对圆的认识很到位,下面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学生说)

师:兔子因骄傲自大输了比赛,过后很不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你们猜,这次谁会输?

提问引导: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圆的周长)

3引出课题:

那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底哪个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景,引发求知欲望,引出新课,同时为后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哪个是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电脑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读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动画看,动嘴说,引出圆周长概念。]

2.化曲为直,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 实物演示:老师这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隔热套, 用直尺测量它的周长方便吗?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生:先拉直后,只能量围的一周的长度。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呢?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不是什么样的圆都可以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比如像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操作,如:量桌面周长,测量保温杯隔热带,如何测量黑板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带绳小球绕成的圆等,将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在教给学生围、滚的方法同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吗,激发求知欲。]

3寻找关系,创设情景,测量圆的周长

(1)出示探究:a: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板书:c=4a)

b、那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验证)

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 问题情景: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下面我们进行一组实验,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又怎样的关系。

(3)小组合作,测量数据。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5cm、10cm、15cm)

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请小组长负责分工,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4)比较验证,揭示规律:

①汇报交流: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②问: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

电脑演示围、滚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看看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小组实验操作与计算、电脑演示验证等,让学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4.介绍圆周率,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引导得出圆周率概念:

师:看来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师质疑:为什么我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会不一样?解释:测量误差)。数学上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用式子表示是:

补充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固定)

教师讲解:π=3.141592653 ‥‥(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

(2)引导自学圆周率小资料: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关于这方面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后自学书上p63表后相关介绍。

师: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规律能否探究出圆的周长公式呢?

(3)公式推导:

师指圆周率公式:刚才我们通过自学知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用字母表示是:

板书:C÷d=π

师: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C=πd

师: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强调:d、r)

师:这样,今后我们要知道圆的周长不但可以用围或滚的测量,现在我们还可以用公式计算了,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解决龟兔赛跑问题:

问:学了周长公式,现在你们会解决龟兔赛跑问题了吗?

? 学生尝试解答

? 指名板演,

? 集体订正,问:这位同学是利用什么公式做的?需要什么条件?

? 教师课件演示规范步骤。

(2)实际应用:汽车车轴距离地面0.4米,车轮滚动一周是多少米?如果车轮滚动了1000周,那么汽车行了多少路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环节设计了两个例题,一是解决课前的问题,是已知d求c。二是小车轮胎问题,是已知r求c。这是两个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学问题,具有代表性。]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填空)

1、基础练习:(略)

2、知识延伸:(略)

3、课后思考:(略)

[巩固练习设计三个层次:基础题是解决当堂重要知识和易错点;提高题是让学生能综合利用;课后思考是为下节课承前启后.]

(五)作业:

1、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钟面分针长10厘米,求针尖一天走过多少厘米?

3、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

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

六、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

找准位置:

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

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

个人操作:

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

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

同位合作:

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

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

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级绘画展评:

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

根据要求贴图画:

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

快乐舞蹈:

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

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