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心偿~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大班数学教案(范例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2、提高幼儿正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区分10以内的序数,能够在教师协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活动重点:

能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难点:

能从不同方向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次序。

活动准备:

物质:白板、贴绒教具(若干)、1-10数字卡片、果盘

知识:幼儿已有的序数经验

活动形式::

集体教学,集体和个体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排排座坐火车",随着游戏音乐,教师将小椅子纵向一字排列,一组9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贴有火车头标志。提问:"你坐在第几个座位上面?"让幼儿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序数知识。

二、展开

1、认识10以内序数

(1)教师出示台阶和花朵贴绒,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几朵花。接着把各种花逐个放上不同的台阶,请几名幼儿从下面开始数,说说10朵不同颜色的`花分别在第几级台阶。

(2)请10名幼儿上来每人拿一贴绒,放在不同的台阶上,分别说一说自身摆放的是什颜色的花,从下面开始数,摆在第几台阶,其他幼儿评判说得对不对。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图片,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有几个盘子,再说一说从左到右(或说从右到左开始数)每个盘子的顺序。。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幼儿数对以后,教师再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每盘有几朵花,引导幼儿发现盘子里有几朵花和盘子在第几个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有几朵和第几个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小结:有几个和第几个不一样,一个是说有几件东西,一个是说排在第几。

(2)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用手里的图片任意排队,互相说各个果盘的次序,并数一数各个盘中水果的有几个,进一步明确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3、活动延伸:游戏"跳格子"教师把幼儿分成10人一组,玩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先在地上画几组10个连续的大格子,从1到10标上数字。各组幼儿按顺序在数字卡片中抽一张数字卡片,说出自身抽到的是什么数,然后按卡片上的数,一次一格,单脚或双脚跳到相应的格子里,直到组里所有的幼儿都跳进格子里。(户外活动进行)

三、结束

教师小结,对活动过程中回答问题好的幼儿提出褒扬,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动脑。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生活周围的新车,体会现代交通工具越造越新型。

2、在为新车挂车牌中,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数16。

2、老师新车的PPT。

3、各种各样新车的照片或图片。

4、数字“1、2、3、4”八套,笔八支、白色纸条每张桌子30张(共四张桌子)。

5、汉字:外形、用途。

6、老师新车牌:沪DQ4349蓝黑个两张(只粘好数字,字母和汉字不粘)。

7、幼儿的邮票大赛的“车”主题设计(2等奖获得展示)。

过程与指导:

一、新颖的新车

1、老师的车

(出示PPT)这是应老师的车,大家都很喜欢,你们为什么喜欢?

——这里,我本意是想通过对老师车(最亲近)的欣赏,获得欣赏新车的视角和方法。如:颜色让你喜欢,车灯让你喜欢,玻璃窗让你喜欢,轮胎也让你喜欢等。

小结:是啊,有人喜欢我车的颜色、有人喜欢车灯的形状……

二、新车上牌

尽管新车很多,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白色的.威驰。当马路上有许多白色威驰车时,你怎么知道那是应老师的车呢?

1、三个数字的车牌

我的车牌有一个3一个4一个9三个数字。马路上,有这三个数字的车牌,只有我一辆吗?这三个数字可以排列出几张车牌号呢?

我给你1、2、3三个数字,你可以排列出哪些车牌号码?你可以让多少新车挂上车牌上路呢?

提示:和你的朋友一起做这件事——让孩子合作学习。

——有些地方的幼儿要提示,一张纸条记录一个车牌。

2、交流讨论、学习方法

老师:请你们每对拿出一张车牌。

在活动中:孩子对照着已有的号码,重复的就被老师:“一样的车牌警察叔叔是不允许的,警察叔叔把这张拿走了。”直至最后确认。

梳理:6张,我们排列了6张车牌,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在排列这些数字的时候,既快又一个不漏地排列出所有的车牌?

3、四个数字:现在,我们知道了又快又好的方法之后,我再给你一个数字4,你们去试试,4个数字可以有排列出几张车牌?

——幼儿操作。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让孩子一起交流。

在活动中,为了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对活动持续的兴趣,老师可以激发:“时间就是车牌。”一个孩子回应:“车牌就是钱。”老师又答:“时间就是钱。”活跃了气氛。

4、第二次交流

将1为首的数字拿出来,共有6张。

老师小结:看,只增加了一个数字,就1打头,就可以排列出6张车牌,那么4个数字应该可以排列出更多的车牌,我们在角落里慢慢地做。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物测量影子,初步把握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对影子的变化产生兴趣,初步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活动准备:

铅笔、小棒、记录纸、粉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价值点:画影子,引起兴趣)

1、引导语:请小朋友在场地上找找自己的影子。与同伴结对,用不同色彩的粉笔把对方的影子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学号。

2、提问:我们来观察一下朋友的影子和我们的一样吗?

小结:每个人做出的动作不一样,影子也不一样。

二、测量影子。(价值点:运用自然物测量影子)

过渡语:我想知道我的影子有多长,有什么办法量一量呢?

1、选择用铅笔、小棒等工具测量自己或同伴的影子的`长短。

2、将自己使用的工具与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对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体会工具长短不同,计数结果也不同。

三、把握方法。(价值点:学习首尾相接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

1、对用同一测量工具测量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同伴的影子长短的不同。

2、请在活动中,用小棒首尾相接测量影子的幼儿重现测量过程,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点开始继续测量?

四、比一比谁的影子长。(价值点:体验首尾相接测量方法。)

1、选择同一中测量工具测量影子的长短。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选择同一影子的较多记录,比较记录是否相同,用再次测量作证实。

从记录中选出影子的前3名幼儿。

五、再次发现问题。(价值点:初步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他们3个是我们班级里个子最高的人吗?可是他们的影子为什么很长呢?

他们3个是我们班级里个子最矮的人吗?可是他们的影子为什么最短呢?

影子的长短和身高不对应是什么原因呢,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并记录在纸上,明天带给老师,我们再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索、的兴趣。

2、初步感知5的组成,发现将5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3、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纸盒,内装有5个双色花片。

2、空白记录单、铅笔、水彩笔。

3、幼儿用书第28页《分分合合(一)》。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双色花片”。

(1)请幼儿说一说花片特别的地方。

(2)师幼一起数一数花片。

2、游戏“撒花片”。

(1)撒一撒。

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把5个花片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小筐里,看看有几个红色面向上,几个是绿(黄)面向下。提醒幼儿每次都要将5个花片抓在手里再撒。

(2)记得清。

引导幼儿拿出记录单,把刚才撒花片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每人撒5次花片,每次都拿5个花片,撒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结果要与撒出的结果一样。

(3)幼儿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

3、展示、交流。

(1)展示幼儿的记录单,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清楚的记录方式。

(2)集体观察2~3张记录单,找一找记录单上有哪些相同的记录,有哪些不同的`记录。(初步感知5的组成)

(3)教师小结。

4、完成幼儿用书《分分合合(一)》。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师幼共同评价操作结果。

5、师幼共同小结撒5片双色花片有哪些结果,记录有哪些方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在的小组中男孩和女孩各有几名,比较各组的情况,感知6的分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数学:大熊储藏室授课日期活动

目标

1.在看看、做做、说说中体验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

2.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尝试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发展分析、归纳能力。活动重

难点重点

学习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难点

能找出食物某一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准备教具

故事画面PPT

学具

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活动。

1、播放画面: “勤快的大熊肯尼为了过冬,就在秋天里准备了大量的食物。”

2、幼儿根据经验猜测:大熊可能会准备些什么食物?

3、播放画面: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种类)

1、全体幼儿观看画面,个别幼儿猜测准备的食物。

2、全体幼儿观看食物,个别幼儿说说食物的异同活动开始的猜测主要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比较食物的异同主要是为下一环节的分类作准备。二、探索整理储藏室的方法。

1、可是这么多食物,储藏室怎么也放不下,可怎么办呢?播放ppt。

2、讨论:如果你是大熊,你想怎样整理这些食物?小结:恩,我们可以把食物按照大小、颜色、种类进行整理。

3、操作:好,现在我们可以按刚才想到的方法整理一下食物。

4、交流:你们是按什么特征来整理事物的?

5、看看这样整理有没有完成整理任务呀?播放ppt1、个别幼儿根据经验回答问题。

2、幼儿两两讨论,个别幼儿交流讨论结果。

3、幼儿动手按食物的特征进行整理。

4、个别幼儿交流整理的结果。

5、幼儿观看课件,个别幼儿回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帮助孩子按食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学习初步的事物归类的方法,为幼儿进行二次分类做好知识铺垫。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三、引发幼儿进行二次分类,将物品整理清楚并有序摆放。

1、师:呀!虽然进行了一次整理食物进行了归类,可是有些食物还是混杂在一起,不好找。那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既可以把食物分得更清楚呢?

2、引导幼儿进行两次分类,将食物整理清楚。

出示二次分类板,看我们只要将食物按照某一特征进行两次分类,就可以把食物分得更细、更清楚?

3、展示幼儿操作板,交流:你们第二次是怎么分的?请幼儿进行交流。(如:先按种类再按大小)

4、师:“我们一起看看大熊是怎么分的?”(先按种类再按大小)按大小分好后,大熊又是怎样堆放食物的?引导幼儿说说最大的放在下面,小的叠放在上面,零食一层一层放在架子上。

师:这样按大小排列摆放更能节约空间更卫生。看,大熊的食物全都放进的储藏室。播放画面,了解故事的结尾。幼儿继续讨论

解决办法,个别幼儿交流。

2、幼儿动手将食物进行二次分类,说说自己两次分类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的

3、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交流。

4、全体幼儿看ppt课件,个别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知道只有将事物按类归放好,才能便于寻找,由此自然

引出二次分类。在交流中引导孩子观看绘本,帮助孩子积累整理物品的经验。让数学活动真正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四、连接生活,迁移经验。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分类的方法,请你说一说。(如超市物品的分类摆放、书店图书的分类摆放、鞋店、衣柜等等)

幼儿交流经验。

2、小结:是呀,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将物品分类摆放,不仅可以使环境变得整洁美观,还可以节约空间,便于我们取放。老师希望小朋友在活动中整理物品时,也能用分类的方法把物品整理得更整齐。1、全体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个别幼儿回答问题。

2、全体幼儿倾听老师小结,了解整理物品的诀窍。

迁移生活经验主要是孩子回忆已有的分类经验,帮助孩子归纳经验,从小培养孩子的整理意识,使之形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8、9和10;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

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写8、9和10。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8、9和10、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8、9和10 20分钟,写8、9、10 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课件)数喜羊羊,青蛙,鸽子。

2、看尺子填数字。

3、数珠子。

4、看点点写数字。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人吊环?有多少朵花?有多少人踢球? 分别引出8、9、10。

2、指名生上来写数字。

3、指名根据数字画点点。

4、指名用手指表示数字。

5、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6、抢答某数的前后是几?

三、作业写8、9、10各写了5排。

教学反思:8很多孩子写不好,有的`能连写,有的不能连写。9的孩子写得真的像个球。有部分孩子把10写反。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圆形与三角形的分割与拼和的过程。

2.初步体验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3.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图形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割。

活动难点

大胆的使用剪刀分割图形

活动过程

1(1)教师出示圆形,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在你的桌子上找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举起来。

(2)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用圆形给你们变个魔术。(老师用剪刀把圆形分成两个半圆)睁开眼睛看一看,老师把圆形变成什么样了?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吗?(教师示范剪的方法:先将圆形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

(3)试一试,把你的圆形也变一变吧。

(4)把你剪开的图形再拼成圆形吧。

2.三角形的分割方法同上。

活动反思:

上这节课之前我还在想我要不要帮小朋友把图形上的线折好先,因为我怕他们圆形对折折不来,后来想想还是没有折,孩子们开始折的时候我就对着看,他们折的.非常好不是我想象的,当他们剪出两个半圆的时候可开心了,我让他们在拼回去的时候,他们竟然发现了两个半圆快合到一起的时候像一个嘴巴。有人说又像剪刀。有时想想我们也太小看他们了其实有的事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人他们自己去想孩子的思维是无限的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