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麦二首译文及注释

蚕麦二首朗读

《蚕麦二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界人家多鲜福,
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
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
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
扪腹当知百不堪。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宋代社会的现实困境和对比。诗中提到了三界人家,指的是世间的各种家庭,包括富贵之家和贫苦之家。这些家庭都有各自的鲜福,即各种美好的事物和享受。然而,在一时之间,蚕麦这种农作物得到的关注却很少。蚕麦是指养蚕和种植麦子,它们都是贫苦人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

诗中提到了锄耰,指的是农民的农具,意味着农民已经尽力努力,但是仍然难以同时兼顾养蚕和种植麦子。汤火代表了贵族家庭的生活,他们以高档的火浣布为自豪,火浣布是指用火烘烤后细腻柔软的织物。相比之下,贫苦人家只能使用粗糙的水精盐来维持生活,这是一种简单粗糙的食物调料。

最后两句描述了贫苦人家的困境。他们身上穿着薄衫,面对着寒冷的冬季,而且面对着长夏的酷暑也无法消解。扪腹表示深感悲苦,百不堪意味着种种无法承受之事。

赏析:
《蚕麦二首》通过对三界人家的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贵族家庭享受着奢华和美好,而贫苦人家却面临着生活的艰辛和困难。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火浣布和水精盐的描述,突显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差异。

诗中的蚕麦象征了勤劳的农民阶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但仍然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对贫苦人家的同情。这首诗通过对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的揭示,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反映了苏辙对社会公平的思考和关切。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