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译文及注释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朗读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的,题目是《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著籍初同阙里多,
采芹先致鲁风和。
欲将大策观胸胆,
尽召中堂列雁鹅。
终日正言何忌讳,
几人余力尚委蛇。
岂惟太守知为政,
仍见先生善设科。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与胡教授一起应对太守的科举考试而写的。诗中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对官场现象的观察,同时也展示了苏辙对胡教授才华的赞赏和对太守治理能力的认同。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苏辙与胡教授在同一个阙里(指科举中同级别的考生)刚开始就读的情况,苏辙表示两人亲近并互相学习。"采芹先致鲁风和"这句表示苏辙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先致力于学习鲁国的风尚,即儒家思想。

接下来的两句"欲将大策观胸胆,尽召中堂列雁鹅"表达了苏辙和胡教授立志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展现他们的才智和胆识。"大策"指的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中堂"是指官署的中央大厅,"雁鹅"是指选拔人才的象征,苏辙希望能够在这个官场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的两句"终日正言何忌讳,几人余力尚委蛇"表达了苏辙对官场虚伪言辞的不满和自己力量有限的无奈。苏辙认为在官场中,很多人都不敢直言,害怕得罪权贵,只能低头顺从。而自己虽有一定才华,但力量有限,仍然无法改变现状。

最后两句"岂惟太守知为政,仍见先生善设科"表达了苏辙对太守的认同和对胡教授才华的称赞。苏辙认为太守不仅懂得如何治理政务,也看到了胡教授善于设计科举考试,这表示太守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科举制度的支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诗人对科举制度和官场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为主题,展现了苏辙对才华和正直的赞赏,同时也对现实局限性的感慨。通过诗词的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