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遇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弥逊。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卯酒催归梦,
僧房借枕头。
客愁三日雨,
山意十分秋。
鸣涧涨还落,
凝云去复留。
阳乌肯回翼,
高处卜深游。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遇到雨天的情景。他喝了早晨的酒,迫使他急于回家入梦中。他来到一座僧房,借用僧人的枕头。客人因为连续下了三天的雨而感到烦恼,而山峦却更显秋意。山中的涧流发出潺潺的声响,水势时涨时落,而凝结的云彩时而离去时而停留。即使太阳乌鸦也不愿意回翼,它们在高处卜测着深远的旅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遇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景物的变化。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雨天的忧思和山峦的秋意。卯酒催归梦,把人物与时间、行为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为雨天而匆忙归家的情景。诗中的僧房提供了一个避雨的场所,同时也增加了一丝宁静的氛围。雨天连续三日,客人感到愁苦,而山峦却透露出浓厚的秋意,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对比。涧流的涨落、云彩的流动,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变幻。阳乌不愿回翼,表达了作者对深远旅程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知和内心情感的流露,给人一种深邃、静谧的感觉。
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