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日记大全 > 过年日记

过年日记

暗香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热门】过年日记模板集合五篇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日记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日记 篇1

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气:x

今天是除夕的前一天,奶奶来接我去她家过年。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不得了。

我开始带东西了。衣服是一定要的;过年了但作业还是要做的';书籍可以在无聊的时候解解闷;还有公交卡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带好了一切东西准备就绪。

乘坐17路公交车可以直接到奶奶家。公交车站离我家并不远,可是由于下雪,速度便减半了。车站到了,公交车还没来,我和奶奶等着车还时不时地朝前面望一望,看看来了没。风呼呼地吹着,好冷啊!不知道奶奶冷不冷。我扭头看了看奶奶,她手紧握着雨伞,饱经沧桑的脸上布满了微笑。

这时车来了,还好有空位子,我和奶奶坐在后排。窗外的雪依然下着,刚才还是小小的雪花,此时已经变成鹅毛般大小。奶奶一路上一直说,她买了好多巧克力还有果冻。巧克力是我最爱吃的零食,它甜甜的可好吃了!没想到奶奶居然买了。

“高唐新村到了!”公交车上想起了声音。到站啦,该下车了,我撑开了雨伞与奶奶并肩走在了一起。

过年日记 篇2

今天是大年三十,想到晚上就可以放鞭炮、放花,我可真兴奋!因为按照风俗习惯今天晚上要熬夜,所以我们就晚起了一点。大约一两点钟,爸爸带我们去买新衣服,买完新衣服我们就直奔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的表弟,早已经等候多时了,我妈一进门,他就笑着对我妈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妈说“红包是有的,你也得让我进门呀。别把我堵在门口。”听了这个我表弟马上让开了。时间不大,妈妈换好了家里衣服。这时表弟跑了过来说:“这次可以给红包了吧!”我妈说:“给你红包。”说着就拿出了一个大红包“里面是999.99元要不要点点呀!”我表弟说:“好吧。”说完就跑回屋去了。

这时奶奶提议——打麻将。于是大妈拿来麻将用具,妈妈和大妈把麻将布铺好,然后就开打了。我本想凑凑热闹,可被妈妈的一句“少儿不宜。”给顶了回来。

大约五点钟左右,爸爸说要去吃晚饭,于是就开始换衣服,爸爸开车带我们去‘顺风’吃晚饭。

七八点钟吃完晚饭,我们就回家了。开始准备要放的鞭炮。

除夕之夜,听见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拉着爸爸、妈妈就往窗前跑。“哇,太美了!”万家灯火通明。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举目望去,一片纱灯点点透着火红。楼下空地上满脸喜气的大人和孩子在放烟花,鞭炮,“嘭,嘭”一串串烟花拔地腾空而起,缤纷的烟花如花绽放,又宛如流星,“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千年富贵”十几种烟花在夜空中争奇斗艳,把整个天空映得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叫一个壮观。

这时妈妈说:“我煮饺子,你们去放炮吧。”

不一会饺子煮好了,吃着妈妈包的饺子,看着窗外的美景。午夜十二点,我在守岁。之后我带着全家人的祝福,进入了梦乡。

过年日记 篇3

过年家家户户吃汤圆是我们这地方传统习俗,它象征着家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甜甜蜜蜜、生活幸福。

汤圆分甜、咸两类,有许多种。甜的有芝麻馅心汤圆、糖腌猪油馅心汤圆、豆沙馅心汤圆等。咸的有咸肉馅心汤圆,荠菜馅心汤圆等等,不过过年吃的汤圆都是些香甜类的汤圆,基本上不吃咸馅心汤圆。这主要图的是个吉利,香甜馅心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心想(香)事成,事业兴旺、万事顺心、甜甜蜜蜜。

制作汤圆很讲究,一定要用糯米面粉。因为糯米面粉有很强的粘性,汤圆是以粘为主,过年吃汤圆就是用的这个“粘”字,象征着团团圆圆粘粘不断的甜蜜。在几十年前制做汤圆是件很复杂的麻烦事。那时没机械,都用人工。把糯米上碓舂成面粉,是个很重的体力活,因为这糯米面粉不能用石磨磨,磨了面就不那么粘,碓舂的面粉能保持糯米的粘性。

碓,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见过。过去老人常说汤圆好吃,碓难舂。碓是加工粮食的一种器具,它的结构是由碓桯、桯栓、桯尾、碓头、碓嘴、碓牙、碓臼七个部分组成。碓桯是用一棵整树木纵向取个能站人的平面,在碓桯的尾部斜着横锯掉与地面接触时多余的那一部分,形成鱼尾形的桯尾。在碓桯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横闩上一根木栓,在碓桯左右两侧的地下埋下两根木桩,撑起桯栓,脚踩桯尾桯头就能上下运动,再在碓桯的.最前端开个上下洞口,装进一根粗木棍,固定在碓桯上,那就是碓头。再在碓头向下木棍的末端开成几个对称的槽,用一只铁圈将木棍下端固定,就叫碓嘴。在碓嘴预先开好的对称槽里装上三角形的铸铁片,就叫做碓牙。在与碓头相对应的地上埋一个外方内为圆锥形的石臼,这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碓。

舂碓这个体力活一般都是男劳力做,用碓舂稻做米一天只能舂几十斤。舂做汤圆米面就费事多了,先将糯稻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稻壳成糙米,一臼只能舂几斤,待见碓臼里80%的稻子脱了壳成糙米时,将糙米拿下,把剩余的稻子再放到碓臼里舂,就这样循环往复。待糯稻全部舂成糙米后,再将糙米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糯米表层黄皮,筛出白净的糯米,再淘洗。淘洗后的糯米放到清水里浸泡一天左右,用箩筐爽干后再上碓舂面。糯米下了碓臼舂到见有细面时,就取出来用细面筛子筛,筛子上面的粗面再放回碓臼里舂,这样循环往复,直到糯米全部舂成细面为止。

那时候,一般的家人过年只舂十斤糯米面,大户人家三五十斤。就是舂头十斤糯米面也要花半天工夫。尽管吃顿汤圆这么费事,大家小户还是乐意去做,图的是过年讨个吉利。那时吃汤圆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只上一顿,余下的面粉再也舍不得吃了,都用于招待来客,用汤圆招待客人是最客气的接待。而今吃汤圆虽不那么稀奇了,但我小时候吃汤圆的那股甜美劲儿,至今难以忘怀。

过年日记 篇4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外婆家拜年,由于路远,老爸决定开车去,路上,我和老爸说说笑笑,看看路边的风景,也别是一番风趣。公路两旁的高山布满了浓密的松树,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到了外婆家,外婆和外公出来迎接我们。我向他们问好,外婆给了我一个红包,还夸我乖。表哥带我上山去玩,站在高山上向外张望,远处的`山峰就像外婆家里蒸笼中正在蒸着的包子,还是热气腾腾的。

到了晚上,外婆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招待我们,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吃了一个团圆饭。今天我过得真开心!

过年日记 篇5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然后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然后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然后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然后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然后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过年日记

过年日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