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横波剪秋水赏析

一寸横波剪秋水朗读

【注释】: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长安时,韦庄因应试正留在城中,三年后(中和三年,883)他将当时耳闻目见的种种乱离情形,写成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这首诗在当时很流行,许多人家都将诗句刺在幛子上,又称他为“《秦妇吟》秀才”。诗中写了黄巢入长安时一般公卿的狼狈以及官军骚扰人民的情状,因王建当时是官军杨复光部的将领之一,所以后来韦庄讳言此诗,竭力设法想使它消灭,在《家诫》内特别嘱咐家人“不许垂《秦妇吟》幛子”(见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后来他的弟弟韦蔼为他编辑《浣花集》时也未将此诗收入。直到清光绪末年,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先后在我国甘肃敦煌县千佛洞盗取古物,才发现了这诗的残抄本。一九二四年王国维据巴黎图书馆所藏天复五年(905)张龟写本和伦敦博物馆所藏贞明五年(919)安友盛写本,加以校订,恢复了原诗的完整面貌。

([一]敦煌石室所出《秦妇吟》有下列九个写本:〖甲〗斯五四七六。〖乙〗斯六九五。卷末题「贞明五年〖九一九〗己卯岁四月十一日敦煌羣金光明寺学仕郎安友盛写讫。」还有写书诗四句:「今日写书了,合有五升麦。高代不可得,还是自身灾。」〖丙〗斯五四七七。〖丁〗伯二七○○。〖戊〗伯三三八一。卷末题「天复五年〖九○五〗十二月十五日敦煌郡金光明寺学仕张龟写。」、〖己〗伯三七八○。卷末有写书人题记两行。一云:「显德二年〖四〗丁巳岁二月十七日就家学仕郎马富德书记」,一云:「大周显德四年〖九五七〗二月十九日学士童儿马富德书记。」〖庚〗伯三九五三。仅存二十一行半。书法不佳。〖辛〗伯三九一○。〖壬〗未见。见李盛铎卖给日本的敦煌写本同录。现在所知道的已有上述九个写本。从一九○七年以后,有许多学者使用这些材料,作了不少的研究,校勘和注释的工作。刘修业)
(同志的《秦妇吟校勘续记》一文〖载《学原》第一卷第七期〗,详细地记述了这些研究的经过,也补充了一些前人的校勘。这次写定,就是节取使用她的校记的。[二]己本「拟」作「疑」。[三]甲本「潜」作「渐」,其余各本皆作「潜」。[四]乙本「把」作「帊」。各本皆作「把」,作「把」较佳。[五]乙本戊本「奏」作「走」。[六]各本「语」作「议」,此后己本。[七]各本「生」或作「失」,不甚清楚。余曾审视巴黎四本,丁戊两本似「生」,己庚两本作「失」。作「生」者意义较佳。俞云:「『失』字是。」[八]「沉沉」卷子本写作「{氵|?/凡}{氵|?/凡}」因此多有迻作「泛泛」者,误。[九]此句或迻作「一斗黄金一斗粟」。按下「斗」字应作「升」,因形似改误。己庚两本作「胜」,即升字。[一○]丁本「华」作「萃」,疑是「翠」字,亦可能为「华」之误字。己本作「花」,即「华」同音字。作「华」是。[一一]「墙匡」二字不易解。丁本「墙」作「长」,己本作「横」。「匡」,亦有迻作「空」者,字形不相近。《唐马君起造像记》,「庭」作「{广/壬/辶}」与「迬」字形相近,若依丁卷作「长庭」,似亦通。但未免牵强附会。翟理斯据韦庄《浣花集》卷十《长安旧里诗》「满月墙匡春草深」句,谓墙匡不误。《中华文史论丛》编辑室也指出:「『墙匡』两字似不误。《全唐诗》:郑谷《再经南阳》:寥落墙匡春欲暮,燃残官树有花开,可证。」俞云:「『墙匡』似不误,因少见。校柱所列《造象记》等拟文亦不妥。墙匡非指一般的墙,盖名为有墙,其中空无所有,只剩得一个匡廓耳〖『匡』〗今亦作『框』〗,翟校是。」[一二]丁本己本,金天神下并有小注云:「华岳三郎。」[一三]甲本己本「枿」作「折」。[一四]乙本己本「晦」作「暗」。[一五]「戈」字不一定正确。此字各本不清晰,丙本似「犬」,丁本作「交」。戊本似「弌」,己本作「夭」,作「戈」者从「弌」附会。余以作「戈」较通顺。唐《颜惟贞家庙碑》有「●」字,即「哭」字,释为「哭」,亦可。俞云:「各本均很凌乱。以文义论:若作戈声,则戈不必有声;若作哭声,则哭声又岂必处处皆闻,我以为犬声较长。」[一六]翟理斯云:「三午万数过多,罗校易千为十,似是」,所以今传印本多作「三十」,然敦煌各本实皆作「三千」。戊本「千」上一撇被涂去,则当时已有人怀疑,并想改「三千」为「三十」。俞云:「三千万是诗人虚拟形容夸大之词。」[一七]敦煌各本皆作「丝」,只因《诗经□甫田》有「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今各印本遂皆改「丝」为「斯」。[一八]己本「饥」作「飡」。[一九]各本皆作「教」,惟己本作「学」,但教字不可通,疑是「效」字之误。俞云:「当是『效』字,效金汤者似金汤也。」)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