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潘牥。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屈指头颅三十一,
年时又见煮酴酥。
平生自谓妄男子,
未死谁甘贱丈夫。
欢逐儿童烧竹爆,
自拈秃笔写桃符。
梅花一笑须相领,
莫道今吾非故吾。
诗意:
这是作者在除夕之夜的感慨和思考。他自嘲自己年纪已经三十一岁,又看到了煮酥年菜的盛景。他平时自称是个无用之人,但他却不甘心自己未能死去,成为一个愿为家庭负责的丈夫。他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足轻重,却不愿意放弃。他看着孩子们欢快地玩耍着烧竹爆竹,自己则拿起一支秃笔写下了桃符。最后,他说梅花会互相微笑,就像他们之间有一种默契,不要说现在的我不是从前的我。
赏析:
《除夜》一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平庸无用的自嘲和对生活的思索。诗中的"屈指头颅三十一"表明了作者的年纪,这个年纪在当时已经算是成熟的中年。他看着自己周围的幸福家庭,心中不禁有些感叹,觉得自己没有能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丈夫。他用"煮酴酥"形容了除夕的美食,显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触动和向往。
诗中的"妄男子"一词,显示了作者对自己的自嘲和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他觉得自己无法为家庭承担责任,对此深感愧疚。然而,他并不愿意轻易放弃,他用"未死谁甘贱丈夫"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改变的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绘了孩子们的欢快场景和自己写桃符的情景。孩子们烧竹爆竹,喜庆热闹,而作者却只能旁观。他拿起一支秃笔,写下了桃符,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两句"梅花一笑须相领,莫道今吾非故吾"表达了作者对自我认同和自我寻找的思考。梅花微笑的意象象征着作者对自己的期待,他相信自己仍然是从前的那个人,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价值。
整首诗词通过自嘲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困惑和对自身的期望,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它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宋代士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年时又见煮酴酥”出自宋代潘牥的《除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ián shí yòu jiàn zhǔ tú s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