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六咏》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苏辙在乡间居住的六个景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自己的感慨,反映了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离乡背井的痛苦之情。
赏析:
首节描述了一棵榴树,它虽然生长得相对柔弱,但依然挺立着。榴树在旁边插植着一些竹子,形成了一种强弱对比的景象。这个景象可以理解为苏辙自己在异乡的境遇,虽然感到脆弱,但仍然努力支撑着自己。
第二节描述了一块封住根部的石头,这块石头旋转着,上面还开着花。这里可以将石头比喻为苏辙,封根的意象暗示他被困在了异地,但他仍然能够开出花朵,也就是发表优秀的作品。
第三节表达了苏辙对于扶持物的感激之情,他感谢这些扶持物(可能是指友情、家庭等)使他能够顺利地成家立业。
最后一节表现了苏辙对故国田园的思念,他提出了一个反问:既然故国的田园景色有限,为什么还要悲叹离开故园而漂泊在海外呢?这句话表达了苏辙对于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家乡的眷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苏辙对于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
“插竹强支叉”出自宋代苏辙的《寓居六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ā zhú qiáng zhī chā,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