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远韵齿痛》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明散诸根,
外与六尘合。
流中积缘气,
虚妄无可托。
敝陋少空明,
妇姑相攘夺。
日出暵焦牙,
风来动危蘀。
喜汝因病悟,
或免终身著。
更须诵楞严,
从此脱缠缚。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人生无常和纷扰世俗的思考。他通过描述自己齿痛的痛苦,借此寄托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和对修行道路的思考。诗中提到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欲望的束缚以及通过疾病觉悟的可能性。最后,他呼吁人们要诵读《楞严经》,以此来解脱纷扰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自己的齿痛为切入点,通过痛苦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俗的纷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敝陋少空明"等,形象地表达了人在世间的束缚和迷失。作者通过疾病的觉悟,寄托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修行道路的呼唤。最后,他以诵读《楞严经》作为解脱的方法,表达了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倡导。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较为简练,语言精炼而有力。通过描绘个人的痛苦经历,反映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反思,呼唤人们摆脱尘世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这首诗词体现了苏辙独特的思想观点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虚妄无可托”出自宋代苏辙的《次远韵齿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ū wàng wú kě tuō,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