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闸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放水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闸空非有碍,水静为谁兴。
开闭偶然异,喧豩自不胜,浮舟万斛升。
岸摇将落木,鱼困或投罾。
汹涌曾谁止,萧条远欲凝。
力争知必折,少待亦何能。
一发临流笑,微言早服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放水闸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水闸的开放与关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写道:“闸空非有碍,水静为谁兴。”意思是水闸本身并没有什么阻碍,水静下来到底是为了谁而兴起。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人生的疑问,即人生的起伏变化究竟是为了什么。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水闸的开闭情景,“开闭偶然异,喧豩自不胜,浮舟万斛升。”水闸的开闭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这种喧闹和喧嚣也是无法承受的,浮舟被升起。这里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变迁和起伏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无法控制和承受这种变化。
接着的几句写道:“岸摇将落木,鱼困或投罾。汹涌曾谁止,萧条远欲凝。”描绘了水闸开放时岸边树木摇曳,鱼儿可能会被捕获。水势汹涌,却没有人能够停止它,而荒凉之景愈发凝固。
接下来的两句“力争知必折,少待亦何能。”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力图改变命运的思考。无论多么努力,都可能会折戟沉沙;而稍稍等待,又有何能改变呢?
最后两句“一发临流笑,微言早服膺。”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态度。在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时,作者选择以微笑迎接,早早接受人生的安排。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水闸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变迁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感慨。作者认识到人生的起伏是无法避免的,人们力争也许会失败,但在面对这一切时,作者选择以微笑和接受的态度来面对。这种坦然和豁达的心境是作者对于人生智慧的体现。
“闸空非有碍”出自宋代苏辙的《放闸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á kōng fēi yǒu à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