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别认怂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华】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对日后进行创作有较好的帮助,并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较高级阶段。

教学重点:

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教学难点:

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现代素描肖像》 孙建平 著 天津美术出版社 ISBN 7-5315-0323-5/.0323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乔治.伯里曼 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

ISBN 7-80674-065-1/.48

《素描基础知识》 郭绍刚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8260.0718

《素描技法》马玉如 陈达青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8027.7210

〈〈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素描教程〉〉贝洛乌索夫.柯尔布.卡别依金 著 曹春生 译

ISBN 7-5059-1262-3/.324

学时:6╳10

人物头像素描

一、 人物头像素描的意义

1、人物是素描研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那里找到他们画的人像素描,并可见其所具有的艺术质量,那些充满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创作画中的设计稿,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研究素描头像的作画技法应对有关艺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对艺术的思维、观点进行培养和锤炼。这样有利于在绘画成长的过程中发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二、人物头像写生

1、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

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从头骨研究开始并借助头骨及肌肉解剖知识以及面部细节的帮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视时头部的关系和表现方法。

2、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在画头像时要掌握基本的构图规律、原则,要看好纸的大小,而后开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线等辅助线的勾画,再确定头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运动趋势,然后轻轻的定位描画。

3、头像的画法步骤

掌握画素描头像的方法和步骤,始终进行认真的观察、细致的比较,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大处入手刻画,注意结构和比例关系。小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表示则可。

确定脸部的大轮廓、体积特征和比例之后,标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要考虑面部的高点和低点,细部的加工要仔细研究形体。从各方面多角度观察模特。找到对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渐加重暗部颜色的.同时,更加清楚地画出明暗面、中间色,并使色调从属于整体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细节。

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关系、构图和模特的特征上,训练学习习惯,从不同角度观察模特儿,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头部各个面在空间中的状态,头部骨骼和肌肉、在脸部不同表情状态下其结构在细节上的相互联系,明暗和色调以及对细部造型研究,所以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一个整体,做到画面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完整性。

三、头部造型结构

1、头骨的结构:

头骨是由呈球状的脑颅骨、额骨、颧骨、眼眶凹穴,以及连接牙齿的上下颌骨所构成。

2、简化头部的形体的观察方法:

头部的体积,可以借助最简单的立方体来理解,再进一步分析正面和侧面是不同方向的两个面。

3、头部的动势和透视:

找到头部的中心线与眼、鼻、嘴三条平行线成直角相交,头部倾斜时他们的关系不变。

四、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3、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五、脸部的表情

1、重视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态:

要熟悉他们的形体结构,理解五官由于脸部表情的变化而形成的变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观察掌握结构,各角度的透视变化。

3、肌肉对表情所起的作用:

头部骨骼决定头的形状,脸部肌肉决定脸部的表情,学好解剖知识掌握脸部肌肉收缩对表情的影响。

六、素描头像的其他因素

1、头、颈、胸的关系:

要简单的理解成几何形体,掌握解剖知识,及前后关系。

2、头发的表现:

头发的不同样式,体现了人的各种身份和性格,表现时要注意大型和整体关系的把握,注意远近虚实的刻画。

3、头部质感和色感的表达:

认真观察每个人的不同的皮肤颜色和身份特征,年龄、性别等因素,依靠线条和明暗来刻画对象。

4、背景和头像的关系:

背景的刻画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头像,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七、素描头像的技法及工具

1、结构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结构素描主要指以线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实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调子。

2、工具:铅笔、碳笔、木炭条,

专业的素描纸、绘图纸、宣纸、新闻纸等,画板、画架、橡皮、定画液等。

八、素描头像的三个阶段

1、大体阶段。,

先观察,首先看对象的特征,主要任务是整体入手,安排构图、定位置、确定结构轮廓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要求动势、头、颈比例和基本型正确,画出大的明暗交界线及投影位置。

2、 深入刻画阶段

深入刻画,是进一步地刻画对象,根据作业要求、时间长短来确定,刻画的细致程度,以长期作业为例,要更加细致地调整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达到造型精确,更加仔细地观察并牢记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认识,表现对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动,做到画面人物形象生动,但深入刻划阶段要求从整体出发,分清主次,着重刻划和神态有关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划阶段主要是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过程。

3、调整完成阶段

调整阶段,主要任务是上大色调和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这样过程,要多动脑,少动手,对画面进行全面检查,对画面黑、白、灰的调整统一的过程,不要进行大的修改,以观察概括和加强减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划,屏弃琐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质的东西的描写,努力做到使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做到画面的完整和谐统一。

完成阶段,画到什么程度是一张素描头像的完成呢?一张完整的作品,要求画面色调统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线条排列及轮廓线处理有虚实软硬的变化,并尽力做到自己极限,错的地方要及时修改,按步骤制作,要求到任何阶段画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张完成的作品,跟人的个方面素质、修养密切相关,在一定时间里要多读、多看大师的作品,从中吸收精华。

九、作业要求

1、长期作业:时间要把握好,严格的按步骤要求进行,多些理论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视、三大面、五大调子、结构等方面全因素的写实头像。

2、短期作业:时间控制在四课时左右,要求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作业具备完整性和可观赏性.

3、 时间安排: 短期作业:四—六课时一副

男、女青年头像。

长期作业:十—十二课时一副

中、老年头像。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河北民间艺术有一些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请同学欣赏书中图品

(1)、秸秆扎

可是高粱秆绑扎,模仿古代建筑楼阁制作的工艺品,此工艺品造型精湛,工艺复杂。手法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2)、果和雕刻

使用核桃雕刻的一件微雕工艺品。

艺人见材起意,巧妙地利用原核的'外型和纹理,巧夺天工,造型准确。

(3)、内画鼻烟壶

内画烟壶的专业技巧很高,艺人取一根20公分的竹签,做成弯曲形的钩笔,蘸色深进壶内,再磨好的内壁上反画。

(4)、木刻狮子

两只狮子,回收长啸,姿态生动,造型概括,雕刻细腻。

(5)绣花鞋垫

我省的刺绣形式多样,品种繁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以简练明快的组合图案为主。

(6)泥制玩具

书中是泥模制玩具,构图饱满、刻工精细。

(7)《磁州窑三彩刻花盘》

是宋代磁州窑的制品,线条流畅、活泼、刚健奔放,富有生后气息。

三、 课后小结

表扬听节讲认真的同学

四、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据

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十二册第三课《我的书包》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正是以设计书包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书包实物图片,并针对不同特点的书包的各部分结构提出问题,其目的旨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书包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从而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了解到书包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方便人们携带学习用具的,了解体会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课件认识到书包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变化,并且了解书包的功能变化是为了人的舒适性、便捷性而服务的'。多利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欣赏、讨论、分析的活动,提高学生自学与互学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造型基本上问题不大,但在创作方面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想象不够大胆,所以我将在本节课中采用小组研究的方式,使学生讨论并发言,互相启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

使用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五、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六、教学准备:

教师:美术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包、制作课件、涂色工具、纸。

学生:美术书、课前搜集到的各种书包、涂色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谜语)

它是我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全都有,

笔墨书本帮我拿,

可我还得背它走。

生答:书包 。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

2、书包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件学习工具,那你对自己的书包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

㈡、讲授新课

1、了解书包外形及功能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①将70、80年代与90年代的书包进行比较(功能、色彩、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讨论

——功能单一、色彩单调、外形简单。

2、近几年的书包又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带来的书包,它分为哪几部分?

——书包箱体、书包背带、外部装饰。

(设计意图:从书包每一个时期的变化入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不同时期书包的样式、功能,从而对这样一个过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3、它都有哪些特殊功能?

——侧兜、加宽加厚的背带、被戴上还有挂环、跟旅行箱一样有一个拉杆、还有的书包背带上面有一个横向的挂扣······

4、书包上为什么需要加这么多特殊功能呢?

——为了更方便我们的使用。

5、同学之间互相比较,找出更多不同功能,并说一说这些功能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起来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互相观察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气氛中对书包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层层深入。)

6、小组研究(课件出示)

①仔细观察自己的书包,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需要改进。

②你想使自己的书包变成一个具备什么特殊功能的书包呢?

(设计意图:互相启发创作思路)

7、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设计意图:看书中的作品,使学生从书中得到启发)

㈢、学生制作

1、展开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美观,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把它打造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书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师板演(如果在书包基本造型上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跟画)。

㈣、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

2、学生互评:说一说谁的作品更吸引你。

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设计出来了别具一格、功能独特的书包,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在自己设计的书包能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产品,用它所特有的功能服务更多的人,想要使这样一个梦想成真,就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同学们,加油吧!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陶杯制作的基本技能制作陶杯

2:培养学生按程序操作,认真、仔细、耐心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美化生活的意识制作陶杯

重点难点:

重点:陶杯制作过程 制作陶杯

难点:1:杯把与杯体、杯体与杯底、杯体与贴花的粘接

教学准备:

茶具数件、粘土、报纸、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欣赏精美茶具,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兴趣,制作陶杯

2:欣赏学生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制作陶杯

二:新授

1:观察陶杯,分析制作陶杯的基本结构

2:设计陶杯,画草图

3:示范陶杯的坯体制作过程

(1)用报纸把酒瓶裹紧

(2)用泥压出比瓶底直径大2——3厘米的底板做杯底

(3)制作泥板,根据杯体的高矮确定泥板的宽度,把泥板卷在瓶体外

(4)粘接泥板接口和底板

(5)抽出瓶子,根据需要通过挤压、拉伸适当改变杯体外形

(6)粘接把手或其他部件

(7)装饰

(8)整理

三: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作品收集,展览,学生下位参观

五:课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表现力

2.学习利用材料的特点表现自己的画面

重点: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的知识

教具:范例、图片等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过去、现在、未来,地球都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拯救地球,保护家园,使它永远美丽、安全,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今天,让我们用我们的`一些作品,材料?

来为“世界地球日”作一份宣传。

二、出示图片

这个小朋友用画笔寄托希望,提出倡议。

三、板示课题

你身边有什么样的破坏地球的现象?

四、你了解他们的做法吗?能说一说吗?

五、作业选择:

1.用你的画笔寄托希望,提出建议,发出“拯救地球”的呼喊。

2.可以在画上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纸条通过折、撕、拼、摆、贴人形的方法。

2、对做运动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创作人形动态作品的偷悦。

教学重点:

掌握折、撕、拼、摆、贴的操作方法与要领。

教学难点:

人物运动动态的表现及人形姿态的合理、美观。

教具准备:

彩纸、胶水、示范作品、小星星、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揭示课题。

1、激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星星吗?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小星星,准备送给那些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哪些小朋友想要?

2、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做运动有关,说到做运动,老师就想到了一首歌,谁知道这首歌是怎么唱的?

教师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表演唱《健康歌》)

师:哪位小朋友知道这首歌的歌名?这首歌告诉我们怎样才会健康?(经常做运动)

综合以上几位小朋友的发言,老师编成了一首儿歌——踢踢腿,弯弯腰,常做运动身体好。(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小朋友们以前都做过哪些运动?请上台来表演一下。(做操、踢球、跑步、跳绳…)

2、模仿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的姿势,老师贴出一个纸人,清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要点:①这个人在做操。②身体由头、身子、手臂和腿四部分组成。③头部所用纸条最短,其余部分较长。④弯曲的手臂和腿由两张纸条组成。)

3、有一位叫做小明的小朋友,特别爱踢足球,于是他照着自己的动作做了一副粘贴画,可他怎么看也觉得不像,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帮帮他。

(要点:①头部稍向下,①身子向前倾。③手臂和腿是弯曲的。改进办法,把纸条分成两部分)现在,这位小球迷就活灵活现了,小明要老师代他谢谢大家呢!

4、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一次小运动员啊?那好,当老师数到“四”的时候,请做好你最喜欢的一个运动姿势。(学生自由做姿势)

小朋友们的姿势真威风,你们愿意把这精彩的瞬间留下来吗?(愿意)好的,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模仿自己的动作做一幅粘贴画。

三、小组活动,自主表现。

四人一组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将较成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提醒注意坏境卫生)

四、展示作品,众评互议。

请四人小组讨论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除了自己小组的作品以外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

五、课堂。

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请两位学生上台带领大家律动一一《健康歌》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做笔筒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做笔筒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 分析研究。(图片和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 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 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 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省略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生活中的“线”,了解各种线的形态(直线和曲线、硬线和软线)及其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通过拼摆组合成各种有趣的形象,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摆、组合的方法,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学生充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了解线条对美术表现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生活中的线材进行创新。

教学策略

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特性,比如软材和硬材,以及了解线材的拼摆组合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线材的组合规律拼摆出各种与众不同的形象;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与体验中,充分感受线材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和讲述漫画的意思,体验漫画作品的幽默、有趣。

2.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画一位名人的漫画肖像。

学习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作大胆的夸张和变形。

学习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等。

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受漫画的魅力,知道漫画的特点为“夸张”、“变形”:

1、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和其他人最显著的区别是人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老师:是人的头部,包括人的头型和五官。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板书:名人漫画。)

2.看课件,比较与发现,知道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1)展示李咏,成龙的相片与漫画: 我们先来观察他的相片,找一找他们的脸型和发型。 (小结和板书: 漫画的`特点:夸张、变形)

二、五官、脸型的分类:

1、同学们画人物漫画,首先要观察他的脸型。

画家们把人的脸型用汉字分为6种:国、田、目、甲、由、申。

“国”字形脸,方正稍长;

“田”字形脸,面形方正;

“目”字形脸,头形狭长;

“甲”字形脸,额部和颧骨处宽度接近,面颊肌肉显著内收,下巴颏窄尖;

“由”字形脸,额部较窄,两颊和下巴处宽,

“申”字形脸,颧骨处宽,额部较窄,下巴颏尖。

(教师板书,并分别用基本形画出来)

2、漫画人物的五官是哪几部分?

人的五官是指:眉毛、眼睛、鼻子、嘴、耳朵

再显示一些名人漫画课件,由学生观察他们的脸形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

三、显示和示范画:

四、请同学们选一位自己喜欢的名人,给他画一幅肖像漫画。

五、作业展示及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喜爱的作品风格及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评述。

2、将学生的作品布置在黑板上,由老师和同学们相互评论、相互欣赏。

3、各界名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也要积极学习,将来为社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