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瞳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美术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目标:练习用手指点画物体

准备:纸,颜色

过程:(1)花衣服点花:在剪好的衣服.裤子.裙子上点各种颜色的小点(2)点画樱桃(或红枣)在墙上贴一棵画好的大树,幼儿随时用手在树上点果子

(3)点画梅花:在画好的梅枝上点花蕾(一个点),开放的五瓣花(五个点)

(4)小蝌蚪水里游: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身子,再用手指尖画一个尾巴(5)点画蚕宝宝:先用手指点画头部,再连续在头的下面点画4-5个点为身体部分,最后用笔在头部画两只眼睛

(6)点画金鱼:先用拇指点画身,小指点画鱼的两只眼,最后画出三条鱼尾线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

2、尝试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壶和茶杯。

3、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壶和茶杯进行设计与表现。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前准备

师:课件、茶壶、茶杯等

生:彩泥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具体过程

1、导课

展示各种食品,导出茶叶。板书——茶

2、感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茶叶的国家。板书——种茶。早在唐朝时期,陆羽就写了一本世界上最早的论茶专著——《茶经》。

⑴课件展示:了解中国制茶的历史。

茶叶经过采摘、筛选,烘炒,得以保存。有朋来时,泡一杯香茗,聊一聊天,是一件多么赏心悦目的是啊。

⑵问:你都知道哪些茶叶。

了解茶的一般分类。欣赏《斗茶图》

⑶同学们喝过茶吗?茶的味道如何?你知道喝茶的好处吗?了解唐朝诗人陆仝的一首《茶歌》,感受古人对茶的赞美。欣赏《宫乐图》局部,欣赏《弈棋图》。讲一讲毛主席和齐白石的故事,欣赏《梅花茶具图》。

小结:是啊,人们爱茶,喜欢品茶,我们温岭的大街小巷也有无数的茶楼茶馆,(出示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呢?你知道茶是怎么泡出来的呢?欣赏一段茶艺表演的.视频。板书——泡茶。

3、揭题

假如让你喝上这么一杯茶,你会有什么感觉?板书——品茶。请同学们喝一喝茶,导出课题——茶香四溢。

4、欣赏

品茶离不开茶壶和茶杯。

欣赏各种茶壶和茶杯、欣赏茶壶和茶杯的泥塑作品。了解壶的各种造型以及什么是壶铭。

5、作业

分组泥塑茶壶和茶杯或画一画饮茶的画面。

6、讲评

7、拓展

欣赏其他茶具、欣赏茶的包装等。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三原色,感知颜色的变化,产生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

2.能在活动过程中探索颜色的变化,并能说出×颜色和×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颜色。

3.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颜料(红、黄、蓝),一次性杯子,A4纸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三位可爱的宝宝,他们分别是红宝宝、黄宝宝、蓝宝宝(师出示课件),他们是最好的朋友。一天,蓝宝宝和黄宝宝一起到公园玩,她们在公园里跑呀,跳呀,玩的非常开心,并且激动地抱在了一起,(出示课件)她们抱啊转啊,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结果他们都变成了绿宝宝,你们相信吗?

2、让幼儿感知颜色变化。

今天我把黄宝宝和蓝宝宝都带来了,我们一起看看,会不会变成绿色呢?"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察教师操作,感受颜色的变化。(教师实物操作)小结:蓝宝宝和黄宝宝抱在一起变成了绿宝宝。

--生活中常见的绿色的物体(展示课件图片)在黄宝宝和蓝宝宝玩的开心的时候,红宝宝来了,黄宝宝看见红宝宝,连忙跑过去拉她,也激动地抱在了一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时红宝宝和黄宝宝抱到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幼儿思考,猜想。)师:我把红宝宝和黄宝宝也请来了,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变变看。(邀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红宝宝和黄宝宝抱在一起变成了橙宝宝。

--生活中常见的橙色的物体(展示课件图片)小朋友再想一想,假如红宝宝和蓝宝宝抱到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幼儿思考,自由猜想。)邀请一名幼儿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红宝宝和蓝宝宝抱在一起变成了紫宝宝。

--生活中常见的紫色的'物体(展示课件图片)

3、总结:引出原色概念(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之为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加色法原理:蓝+黄=绿红+黄=橙蓝+红=紫

4、幼儿欣赏图画艺术作品,探索颜色变化。

师:这些颜色宝宝不仅会变颜色,还能印出许多漂亮的图案,(师课件展示范作品,幼儿欣赏),这些图案好不好看啊?我们下一节课也来动手印一印吧!

5、结束:儿歌《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活动反思

其实教学就仿佛色彩世界中的三原色——红、黄、蓝,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衬托,彼此缺一不可。

——课前思绪联翩,激人思考,促人寻找,寻找适切的课堂教学方法。

面对新教材,我们总是积极思考,苦苦寻觅,能让孩子们在35分钟内最大容量的接受知识的良好的教学方法。本次责任杯选择的是《25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将此文的情感基点置于——充满童趣、快乐学习。孩子们与动物有一种天生的,与生俱来亲近感,加之这篇课文孩子们将领略的是野生动物,所以兴趣的激发,实在是不难。

如何挖掘其中文字所蕴含的基点,倒是难道了我,大作家的文章,,内涵丰富,挖掘起来,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但是此文出自一位12岁的法国女孩之手,文字浅显易懂,易于接受,要从中去挖掘语言的训练点,真的煞费精神。

——茫然:该从何下手寻找适切的延伸点?

——苦恼:读与写的结合点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要如何铺陈?

——课上思绪通畅,文本教学顺利完成,渗透读写结合,不见捉襟见肘。

以一种环环相扣的方法设计了本次的文本教学。先寻找小标题与课题相呼应的词语,在从文本找到与小标题相呼应句子,学生在寻找中和容易就体会到了小作者与动物的深情厚谊。然后,在让学生按句式,将文本中表现小作者与动物间的“朋友”关系说出来(学生可以从找到得句子中获得信息)。在进行读写结合时,运用刚才的句式,通过读图(课前找了许多本文作者与另一些野生动物在一起的照片)来表达小作者与图中动物的友谊。令人高兴的是学生充分想象,合理说话,效果不错。

——课后思绪沉淀,寻找遗憾。

上完课我在想:对于这样情节性较强的课文究竟在课堂中对于课文本身的学习应该占课堂总学习时间的多少,在课外拓展的那一头,如何激发学生很好的将所积累的内容完整甚至是较完美的交流出来,这一头所占的时间又该是多长?能不能讲课外拓展的内容所放的比例可以大一点,当让是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而言。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和作品,感知妈妈的情感。

2.尝试调出具有温柔、幸福感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

3.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或彩色卡纸。

2.马蒂斯《妇女像》。

3.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人,进入感知世界。

(1)播放音乐,幼儿仔细聆听妈妈的声音,在甜美、舒心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妈妈的温柔和爱抚。

(2)欣赏作品,感知描绘妈妈的颜色,色彩情感油然而生。

2.挖掘色彩感知潜能。

(1)引导幼儿凭着感觉,找出适合描绘妈妈的颜色。

教师播放甜美音乐,幼儿闭上眼睛,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起来,找出描绘妈妈的颜色。(一种淡淡的、舒心的、柔和的颜色)

(2)自己动手调出有喝的颜色。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白色在颜色调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白色能使各种彩色变幻出朦胧、柔和的色调。

3.示范,用色彩表现妈妈的温柔。

(1)教师:你能用这些颜色打扮你心中的妈妈吗?

(2)教师:我想给妈妈烫一个卷卷的发型,还是彩色的呢。看,我先请深一点的颜色来跳圈圈舞,再请浅一点的颜色跳不同的圈圈舞,有大圈圈,还有小圈圈,妈妈彩色的卷发烫出来喽!

(3)教师:妈妈微笑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颜色表示妈妈微笑的表情呢? (淡淡的粉红色..)

要点提示

1)虽是彩色的头发,但加入白色调过的颜色,有一种朦胧的、棉花糖般的甜美感。

2)用绕圈的方法哈粗妈妈的卷发,圈圈要有大的。

4.创作心中妈妈的肖像。

(1)幼儿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感觉,选取颜色,描绘妈妈的发型。

(2)添加五官和表情。

幼儿笔下不同的眼睛、鼻子和嘴,塑造了不同妈妈的形象,但都体现了妈妈特有的温柔之美。

(3)用彩色的笔添画作品的背景。

背景色的选择应和描绘妈妈的颜色形成对比,可以是不添加白色的.、比较深的颜色。

评析: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大海一样广博、深远……妈妈的拥抱和亲吻,是每个孩子向往的。孩子天生蕴藏着的对色彩感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用白色调和彩色,突出了甜美、幸福的感觉,隐约显现出朦胧、柔和的梦中境界。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艺术殿堂中极其珍贵的情感享受哦!

活动反思: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一)环境创设:在教室中布置有关新年的墙饰

(二)知识准备:学习歌曲新年好

(三)物质准备:已经剪好的没有装饰的彩色卡纸、在教室周围的桌子上摆上贺卡等、在墙上悬挂吊挂式贺卡、剪刀、胶水、旧图书、彩绳、铃铛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新年好》音乐中孩子进入活动室,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愉快的音乐使孩子明白此次活动与过年有关。这时候教师引出课题“新年就要到了,人们会互相赠送贺年卡迎接这个节日。”

(二)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贺卡,探究制作方法并进行操作。

1、欣赏贺年卡

“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漂亮的贺卡,请你们挑一张自己喜欢的贺卡,然后做到椅子上欣赏欣赏。”将成品贺卡和没有任何装饰的贺卡放在一起,幼儿在挑选过程中自然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便于下一环节的进行。

2、观察比较贺卡的不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①老师手里的贺卡也很漂亮,你们为什么不选它,它和你们的贺卡有什么不同?(没有装饰,没有完成)

②引导幼儿交流贺卡的制作方法“仔细看看你手里的贺卡怎样做成的?”

这一环节满足幼儿说的欲望,体现操作在先、学习在后的现代教育理念。

A镂空式贺卡注意镂空处贴上图片

B音乐贺卡里面有带音乐的芯片、电池,打开有电了响,关上没电了就不响。芯片市面上买不到,所以自己不能做。

C吊挂式贺卡里面有一根线,两面对准粘贴,下面系上铃铛。

D立体式贺卡用剪刀剪直线→折→推进去→粘上图片

以上四种贺卡孩子们手中都有,镂空式贺卡和吊挂式贺卡的制作最为简单请个别孩子讲述一下,音乐贺卡芯片市面上买不到也只是说明一下,立体式贺卡的制作相对复杂一些所以邀请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具体操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改变教室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变为互动互学的方法,也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E电子贺卡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所不熟悉的电子贺卡。有动画有声音是电脑制作的,就是电子贺卡。同时提问“贺卡上写的什么?”幼儿在看到文字的同时,也是示范书写的文字的方式,能够让幼儿自己比着写下简单的祝福话语。

(三)请幼儿自制贺卡

请小朋友把手里的贺卡放回原处,选一种没有任何装饰的彩卡进行制作。

①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可以从旧图书上剪下漂亮的图片,可以用彩笔画上图案。

评改:在这里教师主要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贺卡,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比如制作立体式贺卡的幼儿可以选择简单的开折式彩卡,制作镂空式贺卡的幼儿可以直接进行装饰,选择吊挂式的幼儿可以选择各种形状的小卡片、绳、铃铛等来制作。

②做完的摆在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去看看谁做的贺卡最漂亮。

③活动中教师作为合作者,帮助幼儿写上祝福的话语。

(四)展示作品

当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摆在桌子上,挂在墙壁上互相欣赏时,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你喜欢哪张贺卡?你讲讲这张贺卡是哪种类型的?要送给谁?”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贺卡的理解。

写了什么祝福的话?”

小结:唱着欢快的《新年好》把贺卡带回去。

反思:制作贺卡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拉进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友情。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鸡生活的不同姿态的美。

2.学习将两个圆连接将小鸡的头和身体连接,并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爪子。

3.体验制作小鸡的快乐,能主动展现自己的作品,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小鸡在做什么。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分四组:

A组准备:即时贴剪成的圆形片、胶水、蜡笔、画纸、画垫

B组准备:彩泥、画板

C组准备:水粉颜料、画纸、画垫、蜡笔、瓶盖

D组准备:蜡笔、画纸、画垫

活动过程:

一、谜语《小鸡》引题。

圆脑袋、尖嘴巴、会捉虫、会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二、讨论演示小鸡的简单动态。

1.出示谜底: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小鸡)

2.提问:请小朋友来想想看小鸡会干什么呢?

3.设置故事情节让幼儿联想:

有一只鸡妈妈孵了许多鸡宝宝,有一天天气很不错,鸡妈妈带着一群鸡宝宝到草地上玩耍,有的鸡宝宝低着头在找虫子;有的鸡宝宝看见同伴找到了食物,飞快地跑了过来;有的鸡宝宝抬头再看天上的白云呢。

4.教师示范制作小鸡的步骤。

第一,将即时贴剪成的两个圆圈连接在一起,要求幼儿要将两个圆紧紧连在一起,制作成小鸡的身体和头;(即时贴撕下来的废纸要放在篮子里面)第二,然后给小鸡添上嘴巴、眼睛和爪子

(1)添上嘴巴,请小朋友回忆刚刚听了那个故事,故事里面的小鸡都在做什么,请你想想他们的嘴巴是朝向哪里的?教师示范一个朝上的。小鸡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呢?

(2)添画眼睛,请小朋友注意眼睛的位置,你的`嘴巴是怎么样的,眼睛的朝向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小朋友画的眼睛可以和老师的不一样

(3)添画爪子,刚刚故事里有提到有些小鸡是跑起来的,那么跑起来的脚是怎么样的呢?那走路的小鸡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些小鸡的脚也有是藏起来的,那你们想画怎么样的爪子呢?

第三,小朋友画完了,我们还可以给整幅画添加一些东西,如小草,白云,虫子等。

三、幼儿进行制作。

A组:身体和头部要紧紧连在一起。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和爪子。(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添画小鸡的嘴巴和眼睛,画两条腿是请直线来帮忙,画出两只脚和分开的爪子。)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将两个圆连接在一起,贴出小鸡的各种不同的动态。

B组:搓两个圆组成小鸡的身体和头,将两个圆紧紧连在一起,再添加嘴巴、眼睛和爪子。

C组:用瓶盖蘸取水粉颜料,完成小鸡的身体和头部,强调两个圆要紧紧连在一起,再用蜡笔添画嘴巴、眼睛和爪子。

D组:用蜡笔直接画两个紧紧连在一起的圆,再画嘴巴、眼睛和爪子四、欣赏作品,幼儿说画。

将幼儿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说说自己制作的小鸡在干什么。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怎样来表现高飞的风筝呢?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标签: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