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心蛊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品】美术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认识美术欣赏的意义、作用及其学习方法。

2、情感目标:激发、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课型:概述课、新授课。

教法:讲解法、引导式教学等。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让我们一起将高中美术进行到底)

2、高中美术课的特点:

小学、初中美术课注重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高中美术课的重点是艺术鉴赏课,提高鉴赏能力。

3、课程安排:

高一:中国美术欣赏

高二:外国美术欣赏

二、展开教学: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到美术,你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旨在了解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程度。)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出美术的分类:

按制作方法:绘画、雕塑、建筑、工艺。

按作用功能:

纯美术:绘画、雕塑

实用美术:建筑、工艺

美术自身的特点:

(1)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

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空间、构图等。

(2)艺术形象的创造借助物质材料的运用。

①齐白石的虾——生宣纸水墨容易渗透,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

②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洁白无暇的大理石。

③物质材料——建筑、工艺品、现代工业产品。

(3)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不同,中西方美术存在着不同:

中国的传统美术,从强调形神兼备,逐渐发展到以抒发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意为主,主要运用以线造型的手法,在绘画中表现色彩和时间、空间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传统美术,崇尚写实,主要运用以明暗造型的手法,具有欣赏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定义“美术”:

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主要功能:

(1)教育功能

(2)认识功能

(3)审美功能

(4)娱乐功能

三、小结:

人类历史是漫长的,美术星空是丰富而绮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到美术殿堂中,穿越时空隧道,去欣赏、领略、感受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美术作品。

美术每发展一步,都是人们不断创造所取得的,有了创新,才有美术的前进,人类的发展。

四、课堂讨论、作业布置:

“如果我来上高中美术课……”

五、教学后记:

1.引导学生认识到鉴赏除了需要“经验”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通过学习与实践才能达到。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确信“知识”的价值。只有在这一课学习中为学生树立了这一价值观,以后的学习鉴赏活动,才能学得有意思、有效率,才能掌握鉴赏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美术学习的经历与经验,“温故而知新”。要善于启发学生回顾初中的学习内容、熟悉的作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习惯,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鉴赏活动的认识。从而了解与确立鉴赏活动的意义及价值。如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则更好。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表述

教材简析:

这是本学期唯一的一节欣赏*表述课。通过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怎样正确、完整的进行表述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设计上我打算第一节先由教师搜集要欣赏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用简单的话来表述;第二节由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以向同学介绍的形式进行欣赏、表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2、引导学生感受动、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如何感受美好的事物并正确的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漂亮的动、植物的图片,制成电子幻灯片。准备基辅艺术家表现动、植物的写实的、色彩鲜艳的作品。

2、学生收集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植物图片资料、事物或标本。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教师放幻灯片展示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世界。

在大自然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颜色和纹样真漂亮,你看出来了吗?

二、发展阶段:

1、植物主题的欣赏:

先展示不同的花的幻灯片,这些美丽的花朵都有什么形状的?具有哪些漂亮的色彩?针对你最喜欢的一种说一说。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尽量的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完全。

2、动物专题的欣赏:

教师展示动物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花纹、颜色等特征,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并根据自己对这种动物的看法与喜爱程度进行谈论。

3、表现动、植物的绘画作品的`欣赏:

电脑展示卢梭的表现热带雨林动、植物的绘画作品,请学生欣赏。用学生能接受的话语简介卢梭及其代表作及作品风格。

画家卢梭在他的画中画了什么?你喜欢他的画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参考书上小朋友的表述)

4、写一写:

用拼音将自己这节课欣赏的感受写下来,回家请家长写上意见。

布置回家收集有着漂亮花纹或纹样的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实物、标本。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颜色和纹样,并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二、发展阶段:

学生以向大家作介绍的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欣赏作品的感受。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

教师评价时重点看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资料,并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和纹样。在课堂上能否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用拼音写一写,并加上画:

自己或同组同学带来的资料是什么样子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课后拓展:

1、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2、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

3、用绘画与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

札记:

欣赏课在旧课本里有很多,但在新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通过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怎样正确、完整的进行表述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新教材更重视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及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观念来设计教法。

美术教案 篇3

类型:绘画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各种线条元素进行重复排列,学习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人物。

过程与方法——发现生活服装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在组织线条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线条的装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族服饰,能发现民族服装与我们日常穿着服装的差异,感受各种图案的装饰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的疏密表现深浅变化。

教学难点——疏密线条的组合。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练习用点线面重复排列而形成的花纹。能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性表现生活中的.人物。

拓展层面: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生动有变化,适当添加背景等,整体形成装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铅画纸、彩色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了解:

1)提问交流:你知道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2)欣赏图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装图片,请学生欣赏。并对应出示民族的名称。

请学生说说民族服装的特点,以及与日常服装的区别。

3)简单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民族服装的相关知识。

二、发现与尝试:

1)出示图片:欣赏,并请学生观察发现民族服装上的装饰花纹。

2)尝试绘画:画一画找到的花纹并尝试进行改变。

展示与交流

3)师生演示:把某一个花纹进行重复排列,比较不同花纹的组合效果呈现的深浅差异。

教师小结:不同花纹的组合排列会形成深浅不同的视觉效果。

4)欣赏图片:发现更多样的花纹。引导学生注意花纹疏密的安排。

5)揭示课题:疏密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师生示范:了解绘画步骤。

2)欣赏作品

3)提出作业要求:写生身边的人——形象生动、有动态变化

进行装饰的线——用粗细、曲直的线条进行装饰

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与组合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评:从人物形象及线条装饰方面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地方。

3)教师简评:

4)课后拓展:欣赏图片,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服装。

美术教案 篇4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饮料瓶、各种豆、火柴棍、彩泥

教学目标:

1、了解镶嵌艺术,在设计制作中体会其美感。

2、能过用镶嵌的方法,把一件物品装饰得更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欣赏光盘中蛋皮、贝壳镶嵌画,镶嵌工艺日用品等。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组分析书中作品。然后回答怎样包裹彩泥才会是饮料瓶耳目一新?那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镶嵌物。色彩搭配上要注意什么?

3、学生分组创作完成。裹泥钱可以在饮料瓶上缠绕线绳,增强附着力。

采用泥块堆花瓶时,提示学生形体要简单敦实,一边镶嵌。

三、课后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学生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涂色的方法以及整体的倾向。。

学具准备:水粉、蜡笔、彩色纸、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 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准备上课

稳定学生的情绪

2、 讲授新课

① 导入新课:听歌曲《春天在那里》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

② 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

③ 问:你能描述一下春天吗?可以用你的歌声唱出来,也可以将你知道的有关描述春天的故事讲出来。

④ 看课件

⑤ 分小组,利用学习资料进行讨论 :你能说出春天的颜色吗?

⑥ 看课件:对比说出那张画表现的是春天,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⑦ 作业要求: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⑧ 作业步骤: 课件展示:介绍绘画方法。

有那些颜色表现春天?

用什么方法画的?

你可以创作一种新方法吗?

3、 学生作业

辅导要点:表现春天的颜色

表现方法

4、 小结:展示讲评作业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5、延伸部分:你能用这张有春天颜色的纸做什么?

用春天装扮自己

学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色彩。

学生回答。看书,讨论交流。欣赏、小组分析。

学生回答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谈感受。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

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想象。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渗透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通过看资料,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记忆联想。

运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介绍绘画、制作材料,分析不同表现方法。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聚散之美

2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聚散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聚散之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聚散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入话题聚散在生活中出现的画面,比如放学以后学生全部从教学楼中出来,以教学楼为中心体现一种聚散现象,让学生说说有哪些聚散现象,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展示图片资料,烟花绽放的那一刻,鲜花盛开的快节奏,蚂蚁从洞口出来进去,让学生说说美不美,为什么美?

教师总结:聚散的美都体现在一种动态上面,时间很短暂,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将聚散定格呢?用绘画的形式将聚散之美表现出来。

活动二:赏析课本中的图片《春如线》——吴冠中,学生描述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师描绘的是春天,纤细柔和的线条犹如少女的长发和垂柳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嫩绿初露,大自然的万物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彩墨点点,如春花灿烂;分析课本上优秀的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表达聚散可以点线面结合,是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节奏,还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喷洒,粘贴,滴,洒,画。

三、学生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件表现聚散的作品(提示学生注意保持教师清洁)

四、作业赏析

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作业情况给予评价,学生做出自我评价。

五、课外作业

学生自己找一些聚散作品,进行评价。

标签: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