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罪名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美术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课时:

一课时

目标:

包(江苏版教案)

1、培养学生默画、记忆画包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包(江苏版教案)

3、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包,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重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包(江苏版教案)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作画,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准备:教师:实物、欣赏作品数件——苏教版教案

  学:准备好各种绘画工具江苏版教案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语言导入

1、我们生活中的包,越来越新奇美观了。

2、回忆一下到商店观赏的各种各样的'包,说说它们的外形、色彩、质地和图案。

三、欣赏、讨论

1、你最喜欢书本上哪一幅作品?

2、根据特征、外形、用途来讲明自己的观点。

四、学生作业

1、画出你看见过的包或你最喜欢的包。

2、表现的角度、方法、材料别具一格。

五 、巡回指导

1、小组间交流作品,指导一部分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现。

3、指导学生调整画面的整体性。

4、鼓励学生画出精彩作品。

六、小结

1、 展评学生作品,自己说明创作意图。

2、 评价自己或他人绘画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P14--15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质的特性,感受材质的美感,培养关注材料的意识。2、能初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与表达主题、表达情感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对材质特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材质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 具:装饰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你所见过的装饰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有它自身的美感,如玻璃的透明之美、麻质品的.粗犷之美,木材的质朴之美......在你运用这些材料,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三、讲授新课

1、观看教材14页图片,对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分析其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现象。

A、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B、讨论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坚、粗糙与光滑等等。

C、这些材料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之美表现主题与情感的。

3、教师演示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五、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美术教案 篇3

标:

1.能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2.能发现自己的五官特点,喜欢自己。

准备:舞蹈房的大镜子,图画纸,画笔

过程:

1.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的兴趣。

(1)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你知道自己长着什么样子吗?

(2)带领幼儿到镜子前面观察自己。

看得到自己吗?看到自己长什么样子吗?

你的脸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脸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在美术活动“这是我”的组织过程中,开始我按照综合课程上的教材少许进行了一些调整,把幼儿带到了舞蹈房,面对大镜子照照、说说。

(3)幼儿做各种表情,引导幼儿感知无关的位置,并知道与别人长相的不同。

开心的时候和不高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是什么样子的?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2.画出自己的五官。

幼儿在有脸型的图画纸上,画出自己五官的特点。

(小结)由于环境的改变,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看着镜子里的

“我”有说有笑,可动笔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不知从何下笔,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完成了作品,但有的孩子说:“老师,这不像我。”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临摹画对小班年龄的孩子是有点难度。于是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区角活动中投放了镜子和画笔,对于那些不敢下手的孩子,我会鼓励他们大胆作画,并指导孩子我画一笔,孩子画一笔的'方法,鼓励孩子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当一孩子画面上很乱,很多的圆圈连在一起,这时,我会蹲下来问你画的自己呢,孩子会指给我看。当孩子的作品展现在作业栏中后,不管是色彩还是形态较第一次活动相比,效果非常好。

总而言之,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绘画教学,表扬、肯定和善于发现美,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时所不可缺少的。小班孩子的创作还不能像大班孩子那么成熟,只要教师耐心指导,他们的画同样也能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虽然里面没有过多的技巧,所以更会呈现出一些原生态的东西。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2.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2.教学意图:感受添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十指协调性、灵活性,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了解曲线,画曲线,初步形成色的概念。

活动准备:皱纹纸,各色粉笔,白纸,奖励品。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早问好互动小游戏。

2.引入"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老师表演魔术,变出由皱纹纸做成的各色彩条在手中挥动。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象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老师适当加以提示。

2.老师变换挥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让幼儿回答象什么,如水草、波浪、丝巾、绳子等等,每说一个可让幼儿复述。

3.老师根据幼儿说的在纸上画,一边画,一边教幼儿念水草、波浪……

4.让幼儿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画,强调手的`动作,要进行曲线运动。可多做几遍。

5.将幼儿分成几块,拿好油画棒,到白纸处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作画时,家长可参与进来,最后可把彩条分给幼儿玩耍。

延伸活动:

最后把这些彩条全部收集起来,为下次迎接新年,用来装饰教室。还可以在户外活动"追尾巴"的游戏时,用来做尾巴。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法设计: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适逢秦始皇兵马俑到杭州展览,于是便设计本课的教学。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

A同学:广泛的了解。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要求课堂上谈感受。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

你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生:直观感受,思考。

教师:请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

[陶俑]:

■ 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B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学生:

A同学介绍陵墓雕塑艺术成就。

■ 汉代俑

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南朝陵墓雕刻欣赏

结合旅游经历谈谈石兽雕刻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C同学提问。

教师最后小结。

下节课安排:

宗教雕塑:

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

C、提问题3-5个。

D、我们如何认识宗教雕塑?

星期一、二中午拷贝资料。

相关资料:

■《世界七大奇迹有哪些》

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大小共有七十多座,其中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大。这座金字塔高146.50米,底部每边长230多注,是用每块约得两吨半的200多万块巨石砌成的。塔内有能道、石阶、墓室和各种装饰品,至今仍矗立在开罗附近的吉萨。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时期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公元前562年)为他的王后修建的。这座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技法,先修成几层平台,就象梯田似的,然后在每层平台上栽种奇花民草,顶上修建水池,安上水管,以但灌溉。远远望去,整个花园就象挂在空中一样,因此称“空中花园”,又称悬园。它位于现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南部,后来被埋在地下,现在已经发掘出来了。

阿泰密斯神殿是一座长约127米。宽73米的宏大的殿堂建筑,共有127根大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十分壮观。它建在土耳其境内的以弗所城,后来大火烧毁了。

宙斯神像座落在希腊的奥林匹亚,它是古希腊人供奉的天神,用乌木雕刻而成,一只手举着胜利女神,另一只手握着权杖,十分威严,可惜后来被毁坏了。

太阳神巨像修建在地中海里的罗得岛上,据说是岛上居民先把兵器熔化,然后浇铸而成的。神像的手指头比真人还高。这座巨像后来毁于地震。

摩索拉斯陵墓是古代加里亚国王摩索拉斯的陵墓。墓室呈长方形,顶部为金字塔形,塔上立着国王和王后的雕像。它建在土耳其境内的哈里卡纳苏,后来被毁掉了。

亚历山大城的灯塔高180米,顶部 装有大火炉,用镜子可把火光传到远方。它位于埃及境内濒临地中海的亚历山大城附近的法罗斯岛上,是为航海的需要而修建的,后来毁于地震。

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尾象牛。多用作吉样的象征,王者至仁则出。《礼记》我“麒风龟龙,谓之四灵”,也借喻杰出的人。麟

辟邪:传说中神兽名,似狮而有翼,能避御妖邪。天禄

天禄:传说中神兽名,其状如鹿,双角。用作陵墓前,因品位比麒麟、辟邪低,故多为中层官僚所用,《明史》载功臣死后,墓前 “一品螭首,二品麒麟盖,三品天禄辟邪盖,四品至七品方趺"。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活动准备:故事《傩戏的传说》傩戏面具(实物、图片)

操作材料: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 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附:故事《傩戏的传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贵州有一个山寨,寨子里住着很多苗族人,他们每天放牛、打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附近的强盗来到他们的寨子门口,要把苗寨里的'东西都抢走。寨子里的头领阿苗就带着强壮的伙伴和强盗战斗。当头领阿苗骑着马出现在强盗面前,却遭到了对方的嘲笑,原来,苗寨的头领阿苗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个女孩子,强盗们一点也不怕他们。苗寨的队伍给打败了,大家垂头丧气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强盗又要来抢他们。头领阿苗也很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模样使大家失败了。一个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当强盗们又来到苗寨门口,要苗寨的人们全部投降的时候,一个凶恶的将军从苗寨里冲出来,把强盗吓坏了,那将军挥舞着长枪,把强盗全赶跑了。原来,老爷爷连夜给头领阿苗做了一个凶恶的面具,阿苗戴上这个面具,保护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儿女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时候穿上特制的服装,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着个故事。一年一年延续下来的戏剧,就是我们苗族的傩戏。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灯,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描绘灯,感受灯的功能美和装饰美,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灯的形式美,体验参观、欣赏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所喜欢的灯的造型、色彩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18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上有许多灯,你知道它们的功能吗?

2.请给它们分分类:

3.你喜欢的有哪些?为什么?

二、欣赏图片:

1.古代的灯有什么特点?现代的灯呢?

2.分析它们的材料、功能、装饰方法。

三、灯是黑暗中的亮眼睛,

灯是夜晚开放的鲜花,

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四、知识窗:

走马灯是古代江南一种观赏用的花灯。灯中的轮子上贴有人骑马的`剪纸,点上蜡烛后空气流动,骑着马的小人就动起来了。

五、造型设计与表现:

1.凭记忆或图片画出你所喜欢的灯。

2.注意各种灯的形状、色彩、功能。

3.突出主题,可不用添加背景,也可适当添加背景。

六、作业、练习:

七、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1.你认为自己画得怎么样?为什么?

2、你喜欢哪一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感受灯的功能美和装饰美,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提高审美哪里,加强学生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认知古今中外的灯的基本知识,感受其装饰美;大胆表现,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突出个性,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内容:

一、启发导入:

1.上节课我们画了灯具,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盏灯呢?

2.人类已经造成了无数

美丽的灯,还有更美更新奇的灯,

等待小朋友去设计制造。

二、欣赏作品:

1.(课本图片欣赏)

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作品用了什么材料?怎样制作的呢?

三、不同的制作方法:

1.纸工:选取各式纸张,通过拼、接、折、剪等方法塑造灯的造型。

2.废旧材料组合:如铜丝、泡沫、纸盒等组装,塑造灯的立体造型。

3.泥塑:通过搓、揉、捏、切灯方法来设计、制作。

四、制作活动:

1.独立制作或协同合作

2.选择不同的材料用自己所擅长的表现手法。

五、展示、评价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自己的作品。

2、发表对同学作品的看法。

美术教案 篇9

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1、美丽的家乡

4、难忘的一件事

6、有趣的脸谱

7、课题:电话亭

10、泼墨画

第17课时

12 光与影

第20课时

15彩点拼图

教学目标:

小结: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

3.深入感知,尝试表现。

(1)读图:点的构成方法: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

①点的多种构成(形色)。

②思考:通过观察,你觉得以上四张作品各以点的哪一构成方法为主?产生了怎么样的视觉效应?

③教师小结:这些视觉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总之小巧简洁,活泼灵动的点创造演变着多姿多彩的视觉华尔兹,请让点的形与色达到完美的结合吧!

4.拓展材质,创造表现。

(1)讨论:不同材料适合怎样的构成方式?

回归书中提问:采用镶嵌和拼贴的方法拼出的图形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它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2)创作小尝试。

①拟题:快乐没有什么道理!

②选择材料,彩点拼贴小品图。

③利用简单色笔,进行点的构成设计或创意小品。(延伸)

16外国传世名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第26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著名的外国美术作品。

(教师)(包括经典的美术作品的照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外国著名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小结: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3)交流:经典的外国传世名作有哪些?你会喜欢哪件美术作品?教师板书课题《外国传世名作》。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最多的是哪一件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作品被命名为“传世名作”?

(2)请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说明自己的欣赏观点,并将资料汇编成一份文档。

(3)学生整理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学生汇报自己研究和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小结:今天我们学习欣赏的只是艺术宝库中的几颗宝石,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追寻艺术发展的踪迹,走进艺术殿堂吸收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艺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2)布置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各国的历史、艺术发展的演变、美术作品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

美术教案 篇10

课题: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标签: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