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小学六美术教案

小学六美术教案

终止符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六美术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美术教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创造力

2、学习街头标识物的设计

教学重点及难点:色彩新奇强烈,引人注目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街头标识物(二)

二、欣赏一组街头标识物图片

1、讨论、发表自已觉得成功之处。

2、不足或自已觉得可改进之处。

三、谈一谈家乡的商店、宾馆和饮食娱乐业的标识物。

师:它们的.设计有些什么问题和不足吗?

1、小组讨论

2、交流意见和建议

四、构思、想象心中的标识物

1、继续欣赏图片

师:这些设计简洁明确、新奇强烈的标识物是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也给商业注入了艺术气息。

(1)家具店标识物

(2)汽车配件商店标识物

(3)鞋店标识物

2、学生构思

从色彩、形状上考虑,大胆创新

五、学生创作:为商店设计一个街头标识物。

要求:注意标识物的实际大小和放置位置。

色彩新奇强烈、引人注目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观摩

观摩、交流大家的设计,看谁的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较有趣,同时能符合特定的商业服务要求。

小学六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图案的装饰美

教学重点:

学会用装饰图案的方法表现大花鸡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动物装饰变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用基本型组合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大屏幕播放动画(大公鸡)

大公鸡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啊?(学生回答)我们初步了解了鸡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装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花鸡。出示课题:《大花鸡》

二、 探究新知:

1、展示不同形态的.鸡

因为鸡种类很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只形态不同的鸡,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的尾巴向上翘,有的尾巴是向下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基本型组合来表现它们。

2、欣赏民间工艺品

因为鸡的外形漂亮,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因此深受民间艺人的喜爱,创作出了多种鸡造型的艺术品,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说出鸡造型的民间工艺品名称。为什么大家喜欢鸡的形象呢?谁知道?因为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来那么谁能说出鸡的寓意呢?(吉祥吉庆)另外在古代没有表,鸡还有一个什么功能?(报时)

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在我们就来欣赏

3、出示第一幅图片(一只真实的鸡和一只装饰鸡进行对比),有哪些不同?色彩、外形等,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了装饰?(简化、夸张、添加、拟人、变形等方法)

出示第二幅图片:出示农民画《鸡探石榴》,图案丰富吗?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什么线?(折线、弧线、波浪线等)肚子的部位用一个单独纹样来表现。为什么?出示花边纹样图片,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折线、弧线和单独纹样,是不是非常简单?细心的同学们看看旁边的纹样与这幅图有什么关系?找一找它们用在了哪里?

4、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这种装饰画不仅在民间受欢迎,很多同学也喜欢这种艺术形式,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几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重点装饰了鸡的哪些部位?我们还可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大胆的变化,比如鸡冠可以变成火苗状、花朵状,尾巴可以变成扇形或其它形状,翅膀的位置外形都可以改变。

5、出示纹样素材

(1)看看它们能用在什么地方?

(2)这里边的纹样还可以怎样组合、变形、装饰?

(3)教师出示一幅再创造的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丰富变化

三、学生实践:

要求每位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表现一只大花鸡,本节课完成一只大花鸡的外形及纹样装饰设计

可以画鸡的各种角度,并将其夸张变形 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装饰漂亮的花纹 注意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四、作业展评:

选两三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小学六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xx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小学六美术教案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欣赏体育运动中的姿态,体会力量、柔韧、节奏等美感。

2、学习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运动的美或运动场上的热烈气氛。

教学重、难点:

运用生动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表现出运动姿态的动感、力度和热闹的运动场面。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动漫欣赏:小小舞蹈有趣吗?它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对,刚才欣赏的是动漫“街舞”。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街舞”这种运动方式很受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青人的喜欢,作为当代少年的代表,你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是什么?这两件城市雕塑作品以简洁、凝练的线条,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人物运动的瞬间,材料特有的材质表现出运动的力度美。你能说说这些运动时有什么特点吗?他们体现了技巧、力量、速度之美。

欣赏一组卡通运动形象,它们是否能激发你的灵感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操作技巧

1、以美激趣

(1)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小小舞蹈》

(2)揭示课题“我爱运动”。

2、以美启智

(1)体验破难

师: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街舞”这种运动方式很受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青人的喜欢,作为当代少年的代表,你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略。

你能用手中的三根铁丝表现出你最热爱的一项运动的某一动态吗?学生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铁丝棒棒人各自完成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某一造型(一生做模特,一生练习。)也可在老师的卡通运动人物造型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进行练习。(课件播放卡通图片flash)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课件播放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运动的人,此步骤也可以由师的示范来代替)

(2)欣赏提升

①引导学生依次从大师到学生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作品,从绘画到综合材料的运用体验不同种材料表现出的不同美感及人物动态的夸张表现。

②引导学生从构图到色彩,体验构图的形式美感,色彩的大胆运用,画面的`气氛渲染。(课件播放名画欣赏、学生作品欣赏、城市雕塑及学生泥塑、废旧材料制作)

3、以美升华

学生作业练习

(1)作业设计要求:

①把你最喜欢的运动或认为最美的运动项目和场面表现出来。

②注意表现运动场上的热烈气氛。

③可以画也可以用其它材料来表现。

④还可以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如:锡纸、旧画报、布边角料、瓶盖等进行装饰美化,并小组合作成主题雕塑。

(2)师巡回指导

(3)作业:展示并(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指导学生主要从构图、色彩、材料及动态的表达等方面去)

三、作品展示

德加《舞台上的舞女》在这幅画中,通过描绘舞台灯光下舞女飞动裙子的色彩和急速转动的舞姿来表现运动的美感。

《掷铁饼者》这件作品表现的是投掷铁饼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作者米隆选择了一个转折性的瞬间:运动员为投掷而大幅摆动双臂、快速旋转身躯。他的身体运动已达到极限,在下一个瞬间他就要掷出铁饼。作者抓住的这个瞬间概括了掷铁饼这一动作的整个过程,显示了运动员最典型的姿态。最强烈地展示了运动员肌肉的健美和力量。

学生作品(纸版画、木版画)这四幅版画作品以版画粗矿的线条,表现校园生活中同学们喜爱的课间活动,画面充满了张力和力度,特别是画面红色、橙色背景的渲染,热烈的气氛跃然纸面。

学生作品(电脑绘画)

学生作品(水彩笔画)颜色在画面氛围的营造中,作用不小。

学生作品《溜冰》(水粉)流动的,独特的画面构图表现出溜冰运动的动感美。

学生作品《我爱足球》(水粉)通过运动中人物的主次、大小的对比,表现出球赛的精彩。

学生作品《洗澡》(油画棒)

洗澡算不算运动?小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美。

学生作品《排球比赛》(油画棒)

画面冷暖色调的对比突出了运动的激烈。

学生作品《跳长绳》(黏土)

学生作品《老鹰抓小鸡》(电线 锡纸)

学生作品《课间十分钟》(材料:电线 铁丝 锡纸 毛线 糖纸 皱纹纸 废布料)

学生作品《舞者1、2》

原来废旧物品也能创造美!

四、作业设计要求:

1、把你最喜欢的运动或认为最美的运动项目和场面表现出来。

2、注意表现运动场上的热烈气氛。

3、可以画也可以用其它材料来表现,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如:锡纸、旧画报、布边角料、瓶盖等进行装饰美化,并小组合作成主题雕塑。

五、课后拓展:

你还能运用生活中的其它废旧材料来表现“我爱运动”这一主题吗?

猜一猜,这四张作品表现的是什么运动项目?作品都运用了夸张和省略的装饰手法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动态,你能说说对这两种装饰手法的理解吗?尝试装饰手法表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海报。

教后感:

有了前两课的教学与创作,同学们对于动态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这样同学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的去表现,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是自己的画面更加的完美,本课透露着体育对同学们的重要性,在创作中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把这种贯穿在自己的作品中,让所有的同学都懂得体育的重要性,让同学们爱上运动.

小学六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过程与方法: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玻璃、水彩颜料、画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二)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山峰、石峰……

教师提问:像什么?学生讨论:……

: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新授

(一)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二)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范式教学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弓:动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2.点水渗化开来

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复谓移穑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

5.发现形象:

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

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

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

a.用剪刀背刮色;

b.弹水;

c.撒盐。

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四、学生作业

(一)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二)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3.教师。

小学六美术教案6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念;

2、训练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制作立方体;

3、训练对物体进行装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六面画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粘贴六面画盒;

教具准备:

教师:各种物品的包装盒;

学生: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

(展示各种物品的包装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包装盒随处可见,而且制作得都非常精美,我们今天就动手来自己制作一个美丽的《六面画盒》。(板书课题)

二、尝试、示范

制作六面画盒有几个步骤:

1、画

先把盒子表面的图画都设计好,涂上颜色;

2、剪

将硬纸板上面的形象剪下来,注意粘贴的地方要留得多一些,便于下面粘贴的步骤;

3、折

将剪好的'硬纸板按照各个面的折好;

4、粘

在各个面的粘贴处涂上胶水,进行粘贴;

粘贴的时候先粘相邻的面。

三、运用

学生练习

四、体验

欣赏学生制作的六面画盒,分析制作不成功的原因。

小学六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夸张,以线描或其他形式绘制人物漫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尝试、体验,在漫画创作中领会漫画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描绘和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名人背舌的故事,感受名人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简练的'线条手绘夸张的肖像漫画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找出名人形象的突出特征并把握其夸张的程度。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用线条画出一个名人的漫画形象。

2、较高要求:

能较准确地表现名人的神态与性格特征。

3、个性探究:

用多种漫画手法表现名人形象。

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与发现——人物肖像的采访

①猜一猜:他是谁?(爱因斯坦)

②说一说:你知道他有哪些发明创造吗?

③看一看:哪些外貌特征夸张了?

2、思考与构思——漫画家是怎么想的。

①说一说:肖像漫画的美感在哪里?漫画家是怎么构思的?

②想一想:夸张哪些外貌特征是最有趣的?怎样体现名人的个性和职业特点?

3、尝试与体验——我也来当漫画家,

①说一说:我要画哪位名人?

②想一想:我该夸张这位名人的哪些外貌特征?

③画一画:我也来当漫画家,运用我喜欢的表现手法,画出有趣的名人漫画。

4、评价与交流——看谁画得夸张幽默。

小学六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 组织采访活动:

1、 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 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 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 用文字形式表达。

2、 照片(待冲洗)。

3、 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 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 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 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小学六美术教案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画册装帧设计的意义、形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形象、色彩、构图和文字进行设计的基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合作设计,了解并掌握小书的个性化设计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热爱学习,善于创造的良好品德与能力。

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

学习小画册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2. 教学难点:

画册外形及装订设计应怎体现本书的主题。

3. 兴趣点:

①观赏不同类型的画册、书籍装帧艺术;

②编写能表现自己个性和喜好的小书

③把形态美的小书,作为点缀室内环境的摆设品。

4. 观察点:

①作业画册的外形与封面。

②连环画的主人公,情节与装订形式。

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

能够小组合作编绘出一本小书。

2. 较高要求:

既突出故事主人公造型的特点和主要情节,又注意了小书的装订形式美。

3. 个性探究:

书的外形独特,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主题突出。

教学活动设计

1. 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方式,实施“四会”,即会写、会画、会讲、会编。

2. 教学方法:欣赏比较研究法,情境创设游戏法,创作交流评价法。

3. 教学模式;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过程:

1. 创设书店情境,导入本课课题: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趣味小书实物,布置成新书超市场景(也可提前录像,做成课件,提高观赏容量)。

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参观“书店超市”,请学生欣赏比较:你能观察与发现这批书或画册的`形态和艺术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吗?各组可推选一个代表选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向大家做简单介绍。

②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以自己编制的“小著作”作为毕业纪念献给母校。

2. 分小组探究“备课”,推荐小教师“讲课”:

(1)教师引导教材范例的观赏,提示介绍书的结构常识与设计要素。

(2)提出问题:趣味小书外形、封面设计、装订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设计制作自己的美术作业集锦和自编的小故事画册,可以有哪些表现手法?

(3)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当小教师,分别讲授上述两个问题的内容。

(4)教师归纳点评,补充两位小教师的讲课内容,明确趣味小书的设计要求与制作方法要点。

3.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引导两类作业形式的选择(美术作业集锦与自编故事画册),个人创作或两人合作。

4. 作业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总结:

(1)创设新书超市场景,教师提出购好书的评价细则,以学生模拟顾客购书的角色活动作为评价方式。

(2)通过小组互评,以“赠书”形式送给执教教师总结。

小学六美术教案10

一、教材城市灵光分析

城市灵光从秦长城、明清故宫到现代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灵光由古至今,建筑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筑艺术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城市灵光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城市灵光同时,建筑的风格特点、外形结构也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变迁与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建筑是综合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建筑的艺术美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视觉意义上的形式美,同时也蕴涵着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功能美。在矗立着一座座钢筋森林的现代城市之中,优秀的建筑更是成为其标志甚至象征。本课以“城市灵光”为题,围绕城市标志性建筑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建筑以及制作和设计建筑模型,在让学生了解身边建筑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城市灵光以建筑图片欣赏入手,主图为香港繁华的夜景,其中高高矗立的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主图下方的另一图片为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提到东方明珠,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上海,它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本课通过这两张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种美的艺术情境,充分感受到城市标志性建筑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特有的魅力,初步了解其之所以成为标志性建筑的真正原因。

本单元城市灵光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城市的哪些建筑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及时记录自己喜爱的建筑的造型特点,并结合课外调查,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活动二”是让学生选择身边合适的纸材,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活动安排体现了“看看——画画——做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身边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活动的同时感受城市建设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课前准备——欣赏感受——绘画体验——交流感悟。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本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并做好相应的调查记录。

教学时可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从功能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小组交流、分析这两座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也可安排学生直接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交流调查实践心得。

在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有了一定见解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所画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同时,教师可进行简略的绘画技术的相关指导。

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成果。

“活动二”:课前准备——欣赏激趣——自主制作——拓展延伸。

课前可让学生寻找合适的纸材,一般质地较硬但又易于折压的纸是最佳的选择,如:皮纹纸、厚的牛皮纸等等。另还应准备好相应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一类。

教学活动可由欣赏已经完成好的建筑模型导入,分析建筑有哪些基本型以及作品是如何来体现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的,思考制作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骤,为学生的创作环节做好充分的思维引导和技术指导。

学生的制作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纸张,兼顾色彩的搭配,尝试分工合作。完成后可安排将各组的作品集中起来组合成建筑群或者微观城市模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长久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环节可从制作材料的多样性来展开讨论,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选择

本课将欣赏和创作融为一体,并结合了一定的课后调查实践艏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并成立本地标志性建筑调查活动小组,课后还可以举办“展望未来城市”、“我是小小建筑设计师”等小型的建筑模型展示活动,邀请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来观看展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立志肩负起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历史重任。

五、教学建议

1.“活动一”的欣赏感受环节,教师可课前将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集中制作成多媒体或投影片,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对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活动二”可以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制作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不浪费、不毛躁的好习惯,使用剪刀、刀片等利器时注意安全,工具和材料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

4.可在课后或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针对“学习屋”的提示展开小型的讨论会,交流归纳一下影响建筑成为标志性建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因素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的看法,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小学六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

(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3)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

4、尝试实践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

(2)学生作业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小学六美术教案12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认为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

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从《画自己》开始学习了一系列的人像画的方法,对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师出示一组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来欣赏一下,说说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绘画风格、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添画人像

二、新授

出示课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大师作品。

1、简单归纳脸型、五官的的基本特点。

2、欣赏作品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物特点

3、简析作品的绘画特色及风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

b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

c版画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

d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

4、添画指导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

这些作品可以怎样添画它的另一半呢?

学生答: 可以用圆珠笔勾线,画线描; 可以用彩色水笔添画,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可以用油画棒添画,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另一半; 可以用颜料来添画,模仿印象画派的风格。

三、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根据不同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有创造性地画出人像的另一半。

教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四、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年轻大师们的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呢?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

(1)添画特色(2)线条(3)形体特征(4)五官特征(5)布局

小学六美术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识别公共标志》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设计”领域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能通过标志的欣赏,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设计意识以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本科教材从生活出发,内容涉及从识别标志的涵义到研究、学习标志的用途、特点及设计标志的极思、取材等方面。

教材中,提供了用剪对称形和圆形组合造型的方法创造、设计标志,力求使学生作品更规范、更美观。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一些标志,但有些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在鉴赏、动手、创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我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法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作要求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三、学习目标

1、识别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有关标志的文化,初步学习标志的极思、设计要领。

2、会用对称形或用圆点造型的方法设计学校需要的标志。

3、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力及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

四、设计思路

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流程及策略设计如下: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情境创设——观察探究——启发点拨——交流合作——归纳拓展五步教学法。

情景创设: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各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这是什么标志?有什么涵义?你在哪里见到过。

观察探究:通过学生对已有标志的观察总结出标志的分类、标志的特点。

启发点拨: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标志的作用。

2、欣赏标志,研究它们的设计极思,以及造型方法。

交流合作:1、我们的校园中需要哪些标志?

2、为自己的校园设计一个或几个标志。

归纳拓展:欣赏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标志作品。

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教法:A、观察演示法:通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了解丰富的微观世界。b、讨论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采用感受及讨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C、试验法:鼓励尝试多种的表现手法表现这一环节,为激活学生思维,发展想像力创造条件。

学法:a自主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欣赏,观察,讨论,游戏及动手绘画等方法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枀性,b激发情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标志的美妙,c团结协作:在绘画练习多展示图片,降底了学生的绘画难度!

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交流合作——大胆创作,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究、合作而完成最后的作品的。

作业讲评:(1)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造型方式来完成作业?(3)通过标志的学习和创造你们有何收获?(用展牌展示学生作业)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收集不同的标志。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A、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谁能告诉我们这是什么

标志?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B、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设计一些生活标志。(书写课题)

2、讲授新课:

根据刚才的游戏总结出标志的类别:公共标志——在公共场所见到的.,对所有人都有一定提示作用的标志。

徽标——代表某一行业或单位的标志。商标——用于流通、买卖的商品的标志。

出示一些儿童画或水粉画与标志对比,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出标志的特点:简单、醒目、美观、易识别

出示图片,引导讨论:标志有什么作用?(警示、引导、提示)

欣赏标志,指出它们的造型方法和设计思路。

讨论:我们的校园中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你准备怎样去设计这些标志?

作业: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或几个标志。

作业展示。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标志,当你看到标志是,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

标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那时候不叫标志叫图腾,你看这就是原始图腾,已经符合了标志的这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些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标志作品,设计师在设计时是非常注意含义和色彩的。

其实标志的知识很多,我们一节课讲不完,你可以用老师教你的方法去分析标志,争取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板书设计:

设计生活标志

一、类别;公共标志徽标商标

二、特点:简单醒目易识别美观

三、作用:警示引导提示

小学六美术教案14

1、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欣赏学生作品。

3.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

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

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

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3、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

2、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

3、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

过程与方法:

1、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让学生看图片尝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片。

3、教师小结定义什么是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教师示范画透视图。

4、注意透视现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远去的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2、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

2.学具:旧画报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和掌握透视。

3、揭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新授

1、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

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等

教学说明: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问:什么是透视?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

1、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的路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站在右面看远去的路小组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5、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另外一个负责剪贴

(4)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据前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评价

1、布置主题:奇妙的视觉。

2、展示学生作品。

3、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4、教师小结。

4、线与造型

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是创作者根据观察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所以在导入课文中这样说:“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线:架在空中的电线,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还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等。艺术家用线创作出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观察”,然后是“发现”,最后是“创作”。观察和发现线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创作。接下来选登四幅中外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直接欣赏并帮助分析“线”的造型能力。“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象的形状轮廓,表现明暗结构、质感肌理等,对线的研究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翻页后,就可以看到和“学习提示”紧密结合的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既有线条本身的多种变化,也有线条的多种组合效果。配合“学习要求”则是人物头像的线描画绘画方法。之所以选择人物头像,是因为这是上课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对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线”完成作品。为了强调“线”,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要“着重表现人物的头发”。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小学六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懂得制作传动装置。

(2)用夸张装饰的手法设计小鸟造型。

2、过程与方法:

(1)在竞猜游戏中,找出各种小鸟的外形、颜色特征;

(2)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制作传动装置的原理;

(3)在欣赏活动中,学习点、线、色的搭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鸟类的人文情感和科技意识。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爱鸟周”及“小燕车”等相关知识。

②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展翅的小鸟。

2、教学难点:

掌握传动装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3、兴趣点:

①民间活动玩具的收集与观赏;

②小鸟玩具作品的展示与娱乐表演活动;

4、观察点:

①小燕车的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

②小燕车的造型结构特征。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制作出一只能拍动翅膀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可爱又能拍动翅膀的小鸟。

3、个性探究:

①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造型各异的玩具;

②小组运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鸟玩具合作表演一个有关鸟类的节目,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1)观看鸟类的生活片断,了解鸟类的生存状态

(2)交流与分享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基本特征,

(3)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猜一猜这是什么鸟。

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1、玩一玩:通过实物范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是如何带动翅膀的`拍动的。

2、比一比:通过两组实物范例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滑轮能平稳走动和小鸟翅膀能自如拍动的制作技巧。

3、教师针对制作的难点进行现场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构思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

5、巧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练习。

活动三: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一是作品的外形美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美,二是了解保护环境与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小学六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