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

孤己i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1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过程与方法: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能画出形体鲜明的线描画。

教学准备:画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

2、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

3、揭示课题——线描外形。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桌上的作业添画完整。(已准备好的只有一半的火锅图片)

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教师小结:火锅由炉筒、锅身(锅盖)、底座三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三、游戏解难

1、游戏——大家来找茬

(1)分组讨论,课件出示游戏内容。游戏内容: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里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添画更合理?

(2)每组请一个代表上台分析图片。(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添画合理。)

学生每发现一处错误就及时分析如何添画,课件可点击添画过程,并归纳不同外形的不同特征。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出示学具进行说明。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像添画。

2、教师小结。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添画完整。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六、师与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作画步骤,师小结点拨:

引自伯特多德森的'《素描的诀窍》:

1、作画时,要用线条语言和形状语言与自己对话。

2、把你所希望画的轮廓特征用一个词表达出来。

3、在改正错误或是修正歪曲部分时,只要在原先的线条边上画上新的线条——不要抹擦原先的线条。

4、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上,而不是画上。

5、要观察到什么画什么,要能够画独特的事物,而不是画象征性的普遍事物。

6、简化形状。

7、寻找形状。学会把对象看做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形状。先画主要的形状,再画次要的、装饰性的形状。要注意连在一起的形状和圈围形状。

8、把对象中最重要的部分分离出来重点作画,对其他部分则简单画之。

七、出示竞技游戏规则:

闯一关:画简单物体(六面体)

闯二关:画简单物体(圆柱、圆台)

闯三关:画较复杂的物体(立体形组合)

八、作业互评,交流心得。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2

教学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认识三原色

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应会: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学习材料:

水粉用具、水彩笔、蜡笔、色彩纸、剪刀、胶水、红色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我们的生活环境是色彩缤纷的,这中间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师就考考关于色彩方面的知识:在众多的色彩中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出示红、黄、蓝)。

2、之所以说它们奇妙是因为它们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而它们之间相互调和却可以生出许许多多漂亮的颜色。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作原色。而任意两种原色调在一起所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比如说黄色和蓝色调在一起可以产生绿色(出示绿色)那么绿色就是间色的一种。

3、今天我们就以这四种颜色为各排重新命名:红队、黄队、蓝队、绿队。每队都有一只气球,哪一队课堂听讲认真,善于思考,积极回答,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画效率高,哪队的气球会升的,想不想比试一下?

二、新授:

红色带给人们的感受:

1、下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在节日里或喜庆的场面上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吗?(板书:红色)

2、能说说你为什么选择红色吗?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红色是中国人的.传统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重大活动庆祝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课件出示图片)

4、你能说出几种红色?

出示色相环,介绍常见的几种红色:大红、朱红、橘红、玫红、紫红。

5、说说彩笔中的红色,跟同位说一说。

生活中的红色:

这么多的红色都来源于生活,你能说说生活中的红色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红色的世界,来欣赏红色带给我们的独特美感。这些图片上的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6、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画家是如何以红色为主来作画的。

欣赏后判断这样一个问题:红色的画就是用红色来表现的画。

红色的画就是以红色为主来表现的画。(解决红色画的概念问题)

(2)欣赏色调不同的两幅图片(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这两幅作品都是用红色表现的,比较一下哪幅更有层次感?为什么?

运用不同的红色来表现画面会显得有层次更丰富。

欣赏小朋友的作品,说一说,他们的作品给你什么启发?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三、学生实践

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就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板书课题)

要求:

1、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大胆构思,尽情宣泄对红色的感受。

2、想好要表现的内容后直接用深色彩笔勾边起稿。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五、拓展总结:

今天我们以红色为主表现了不同的事物,感受了红色带给我们的热情和喜庆,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红色伙伴一直陪伴着每一位同学,是它让你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也是它见证着你从普通队员到优秀队员的成长。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位少先队员不仅要佩带红领巾,更要爱护它,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保持红领巾的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3

教学目标

⒈、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⒉、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⒊、操作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课前准备: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以及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

讨论:

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讨论作品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变化而来的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以外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蓝=?”“红+黄=?”“黄+蓝=?”,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色。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5

教学目标:

1、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2、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2、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

师:短小的牙签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动物玩具、布置一个背景、课题、做个大箱子、橡皮泥等用具、有关动物的各种资料。

生:橡皮泥、牙签、模具、、剪刀、刻刀、垫板。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大森林的背景)

多么美丽的大森林啊!只是这个森林太安静,也太寂寞了,大家快想想,要是再多些什么就会让它显得更加更美丽、更有生气了?

学生通过回忆,轻松的回答出——动物,如:河马、大象、山羊、鹿……

——欣赏:

播放影片《可爱的动物》,学生欣赏。

——讨论: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特点和有关趣事。

——欣赏:

出示一些用各种方法表现的动物形象,如:水粉、国画、刺绣、雕塑、版画、电脑绘画等。

——思考:

运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动物的特点,有的威猛、有的娇憨、有的机灵、有的话机等。是怎样表现的?

——示范:

老师以一个动物为例,示范橡皮泥捏制动物的步骤、方法。

——练习:

今天我们也来用橡皮泥做你喜欢的小动物,我们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步骤:

1)商量:四个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什么动物?

2)造型:想想你做的小动物在干什么?然后把它摆个有趣的姿势。比比看,哪一小组合作得好,制作得好、摆放得最有趣。

——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老师事先布置好的大森林的背景中,自由观看欣赏。

——拓展:

查一查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如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教学建议:

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动物,除油泥外,还可以用剪纸、装饰图案、拼贴等。也可以动物为主角绘制连环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6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

2、在表现大家来背太阳的画面中体会人们互相之间友谊的.情感。

活动准备:

范例、纸、笔、牙签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脸上红彤彤,照着大地暖融融。(太阳公公)

2、每天清早,太阳第一个起身工作,把阳光撒向大地,给我们的城市带来光明。傍晚,人们开始上班回家,那太阳到哪里去了呢?

太阳翻过山头,洗了个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边。太阳总是不停的工作,从不休息。

二、引发兴趣

1、太阳实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商量怎样让他工作得轻松点,大树说:“我来背太阳吧”可是太阳这么大,一棵大树怎么能背得动呢,于是两棵、三棵、四棵一起来背太阳。

2、咦,怎么只有一半呢?这棵树是怎么挤进去呢?(教师顺着轮廓描画,与幼儿共同讨论)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看见了接下去。

3、这么多树一起来背太阳可是太阳太重了,还是背不动。第五第六棵树也来背太阳,这两棵树站在哪里?能不能和前面的树拉起手来呢?

4、这边还有两条缝,说不定太阳会丛逢里滑下去,还有更多的树快来帮忙吧。

5、啊,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终于背起来了。画上的太阳这么美丽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激发情感

1、大树背了太阳走了一天,被房子看见了,房子说:“我来背太阳吧。几幢房子怎么背得动呢?

2、许多房子像大树一样手拉手背了太阳走了一天,这个消息传向四面八方,还会有谁会来争取背太阳呢?

3、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需要许多朋友一起努力。

4、请你们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们,让他们来背太阳吧。

四、交流分享

1、太阳很感谢你们,是你们的帮助,才让他能工作得更轻松更快乐。

2、一起来看看,谁把太阳背起来了。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7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