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情の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优秀)实用的美术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知陶瓷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通过动手手尝试实践,掌握泥板成型法、盘泥条法和手涅法三种器皿成型法,进行构思与创作,发展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本课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触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质材特点;

②在浓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

③在创作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知道中国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并对中国陶瓷产生兴趣;

②能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表现。

教学重点:

掌握“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器皿成型”法。

教学难点:

1、泥条盘高的技法;

2、创意构思与创作。

兴趣点

1、锷鱼器皿;

2、鬼脸器皿;

3、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

观察点:

1、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纹特征;

2、具象与抽象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具准备:

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

二、 学习三种器皿成型法,突出重点

看一看:书上介绍的三种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吗?(欣赏课件演示步骤)

说一说:我喜欢哪一种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选择一种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器皿。

三、 课堂延伸,突破难点。

看一看:现代陶艺与鳄鱼器皿、鬼脸器皿有什么异同?(相同:盛东西,不同:具象与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刚才制作的“器皿”进行添加,变成具象器皿?(动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进行“点、线、面”装饰,表现美的造型?

教师演示“镶色法”“与混色法”。

四、展示评价。

进行一个器皿展览,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请说说你是运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艺术手法表现器皿?美在哪里?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课时安排:2课时

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 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出示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手的结构特点,学习画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欣赏儿歌导出课题,观察认识手、学习手势、自学手的画法,体会手的重要作用和画手的方法,尝试画几个不同的手的样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养成勤动手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儿歌,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2、揭题,现在同学们来猜猜今天我们学习画什么?(手)同学们爱自己的.手吗?为什么?对!我们的手最宝贵,我们的手创造了世界的一切。

二、新授

1、观察认识手

同学们,我们该怎样画手呢?

首先,要认真观察手,然后认识手、熟悉手。

同学们伸出小手仔细看一看,然后回答:

(1)手是有哪两大部分组成的?

(2)手掌、手指的基本形状像什么?

(3)手有几个手指?他们的名称又分别是什么?

(4)手背一面手指头上有什么?

(5)五个手指的长、短、粗、细一样吗?谁来说一说呢?

(6)中指和手掌比,哪个更长呢?

2、学习手势

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对手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把书本打开。

(1)模仿:看一看书上的手势是什么样的?你们也学着做做。

(2)设计: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手势呢?自己设计一个手势。

(3)分析:手势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我们怎样把各种各样的手势画好呢?老师有一种画好手的方法。就是基本形状。同学们不管多么复杂的手势总有一个基本形状,你们看老师做几个手势,你们来分析分析。(张手):这像什么?(树叉);这手势像什么,是什么意思?(枪状)

三、作业布置

自己做几个手势,然后把它画下来。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的总的毛病提出改正意见,画仔细。

五、作业讲评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进行点评。

六、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想要告诉大家的?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清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3.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内容的录象后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观赏录象,感受民间美术的要是魅力。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2、新课教学

(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通过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2)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介绍的录象后(课件展示)

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板书: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学生活动:观后思考,讨论并回答

归纳: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展示板书)

(3)民间美术的特点:

a、展示图片数幅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1、创作具有一定自发性特点 。(课件展示)

b、展示图片数幅 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

学生回答

归纳: 2、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课件展示)

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3、具有地方性和继承性特点。(课件展示)

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4、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课件展示)

美术教案 篇5

第1课

教学内容:环境雕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环境雕塑》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第2课

教学内容:凹凸的美感

教学目标:

通过对z纸箱纸的认识和观察,让学生感受纸箱肌理的特点。以剪,刻,贴等方法制作一个精美的相框,再则就是感受立体表现的独特美,体验废物利用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废物利用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纸材特点与创作构思的巧组合。

教学过程

(一)观察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纸箱纸的内部,感觉不同层面的不同特点。

纸箱纸我们平时都很常见,但是很少有人撕开里面看。

小结:纸箱纸中间一层是波浪式的,立体感很强。

(二)新授

1.欣赏老师作品

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的相框,你认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小结:看起来简单,但是也需要技巧。

2.亲自动手实践

把准备好的纸箱纸剪成一个三十二开大小的长方形,其次,在长方形里画一个长方形,左右留边3厘米,上下留边2厘米,再画一个长方形四边各空1.5厘米。画好两个长方形后,借助小刀和尺子沿着第二个长方形的边划下,到纸箱纸的.知二层。再接着轻划第一个长方形,只需要划到纸箱纸的第一层,划好后,把最里面一个长方形的一二层全部取出。把中间长方形的第一层取出,第一个长方形保持原样。

就这样,相框的基本形状已经做好,再取边角料翦几片叶子,做一朵花放在相框的旁边作装饰。

制作完成。

(三)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用手工是否精细方面做评论。

(四)思维拓展

除了做相框外,你还可以用这种纸做什么样的东西?要求:有层次感,能巧妙利用它本身的纹路。

(五)课外探究

纸箱纸是生活中的废物利用,除了它,你还能想到别的东西吗?

第3课

教学内容:教师节的礼物

美术教案 篇6

课题: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表述

教材简析:

这是本学期唯一的一节欣赏*表述课。通过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怎样正确、完整的进行表述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设计上我打算第一节先由教师搜集要欣赏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用简单的话来表述;第二节由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以向同学介绍的形式进行欣赏、表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2、引导学生感受动、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如何感受美好的事物并正确的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漂亮的动、植物的图片,制成电子幻灯片。准备基辅艺术家表现动、植物的写实的、色彩鲜艳的作品。

2、学生收集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植物图片资料、事物或标本。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教师放幻灯片展示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世界。

在大自然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颜色和纹样真漂亮,你看出来了吗?

二、发展阶段:

1、植物主题的欣赏:

先展示不同的花的幻灯片,这些美丽的花朵都有什么形状的?具有哪些漂亮的色彩?针对你最喜欢的一种说一说。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尽量的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完全。

2、动物专题的欣赏:

教师展示动物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花纹、颜色等特征,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并根据自己对这种动物的看法与喜爱程度进行谈论。

3、表现动、植物的绘画作品的`欣赏:

电脑展示卢梭的表现热带雨林动、植物的绘画作品,请学生欣赏。用学生能接受的话语简介卢梭及其代表作及作品风格。

画家卢梭在他的画中画了什么?你喜欢他的画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参考书上小朋友的表述)

4、写一写:

用拼音将自己这节课欣赏的感受写下来,回家请家长写上意见。

布置回家收集有着漂亮花纹或纹样的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实物、标本。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颜色和纹样,并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二、发展阶段:

学生以向大家作介绍的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欣赏作品的感受。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

教师评价时重点看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资料,并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和纹样。在课堂上能否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用拼音写一写,并加上画:

自己或同组同学带来的资料是什么样子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课后拓展:

1、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2、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

3、用绘画与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

札记:

欣赏课在旧课本里有很多,但在新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通过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怎样正确、完整的进行表述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新教材更重视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及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观念来设计教法。

美术教案 篇7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一分钟能做的事还真不少,提醒大家既然一分钟你能做那么多事情,那浪费每一分钟都是莫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规划、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天,由此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展示一本挂历,交流讨论它的作用。

欣赏不同的挂历图片,引导学生找到它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挂历分为12 张,每张都有一个月的时间表,每张的图案都不同。版式大体都由时间区、图画区两个部分组成。

教师出示自己的范作,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来进行表现,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教师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挂历图片供学生欣赏,以启发其创新思维。

每个小组自己分工、设计并绘制一张月历,最后合订成一本年历。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小组把自己的月历拿上讲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可进行点评。把小组的月历合订成一本年历,挂在教室里供大家使用。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做手工的学生,注意环境卫生。

标签: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