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伊人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实用的美术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找影子游戏”、“做影子造型”、“画影子形状”等活动,发现生活中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引发创作兴趣。

2、学生通过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3、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剪纸制作。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安排和启发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光和影的'生活现象以及艺术表现作品等方面的资料。

2、彩色纸、剪刀及其其他手工创作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1、用幻灯投影机导入新课。手的动作、剪纸、形体动作、身体的动作进行投影,让学生发挥想象。

2、、欣赏黑白摄影作品,对作品中光与影的艺术处理形式和形象,谈自己的感觉。

3、引导学生针对对作品中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视觉效果发表看法。

4、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故事剧,可用剪影的形式制作剧中的角色形象。

5、演一演:学生之间以跟随某一个同学的背(身)后做影子模仿表演的方式,展开表演活动,以肢体的形态造型为主要表现内容,并配合音乐作品进行伴奏。

6、游戏活动

A、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体验快乐。玩法:全体学生站成圆圈面向圆心,一、二报数结对子,一数在前二数在后,二数学一数的动作,反复进行,然后交换。

B、游戏开始时,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7、猜影子:

A、获得新经验:能够设计多种动作构成有趣的影子,并根据自己的想像猜出影子的造型,共享想像创造的乐趣。

玩法:3——4个学生一组,猜拳决定出一人为猜影子者,其他学生背队阳光或灯光。面对墙壁做各种动作,当设计者出口令后,猜影子者猜出墙壁各种影子的造型,并与其中一个做动作的学生交换角色。替换也由猜拳决定,反复进行。

四、教学建议

1、采取自评和相互的方法,对自己及同学的剪纸(影)作品进行,并在班里展示这些作品。

2、对欣赏过的马帝斯剪纸作品进行图表式的调查,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

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活动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课后延伸: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

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印画游戏。

2、欣赏自己制作的小背心上的图案,享受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

2、水粉颜料、擦手毛巾。

3、收集的有漂亮图案的背心的图片,教师事先印好的小背心一件,废旧的白色背心人手一件。

4、一段活泼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收集的有漂亮图案的背心,认识上面的各种颜色。

2、请幼儿拿出老师准备的背心和图片中的背心进行对比,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怎样才能把背心变的和图片中的背心一样漂亮?

3、出示教师制作的'彩色小背心,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做出来的?都用了什么颜色?

4、组织幼儿制作彩色小背心。

(1)指导幼儿印画的方法: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蘸上一种颜色,进行印画。

(2)幼儿进行探索:你选择的工具能不能印出图案,印出的图案像什么?

(3)提醒幼儿在印画时,将各种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效果会更漂亮。

(4)教师提醒幼儿,一个工具只能蘸一种颜色,在印画的同时注意画面、桌面、衣服的洁净,对保持清洁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5、作品完成后,请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我用的什么工具和什么颜色印出的这个形状。

6、等颜料干后,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穿到自己的身上随音乐,以时装表演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并把幼儿作品挂在作品栏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

孩子的世界是七彩的乐园,他们对色彩绚丽的物体极为敏感、关注。这节活动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和颜色,将白色的背心装饰一新,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让幼儿体会其中的快乐。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吉祥物的概念,及设计方法步骤;训练使用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完成吉祥物的设计。

能力目标———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以及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创作吉祥物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以及设计步骤

四教法:

情景创设法演示分析法欣赏引导法

学法:

欣赏讨论法实践练习法

五教具:

吉祥物实物、多媒体

学具:

绘图纸、铅笔、彩笔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福娃,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非常熟悉的好朋友,请看,他们是谁?”学生说出福娃,我接着问:“福娃对奥运会有什么作用?”学生说出是奥运会的吉祥物后,我用几个问题:什么是吉祥物?他有何特点?如何设计?导入本课。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多媒体展示吉祥物作品,通过“什么是吉祥物?看看我们的吉祥物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吉祥物的欣赏分析,总结出答案: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

2、出示一系列吉祥物作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吉祥物设计的思路与手法:体现了设计与主题的关联性;新颖别致个性突出的独创性;形象设计的拟人化;亲切动人让人喜爱的亲和力;寓意性;激励性;地域性。

3、分析作品,让学生对吉祥物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做总结:造型活泼可爱,拟人化;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出示吉祥物和原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对吉祥物的设计有更好的理解。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出示吉祥物“庆庆”的设计过程和思路,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吉祥物设计的设计步骤: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班会,爱鸟周,体艺节等)

1、选定一个原形、(小动物,小文具,器皿等)

2、对原形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变形: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

3、色彩设计:要求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

学生体验 巩固提高:

为学校第三届体艺节设计吉祥物

展示欣赏 体验成功:

自评、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总结本课知识点,建议学生课余将设计图做成立体效果。或为其他活动设计吉祥物。

美术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有叮咚的流水声、有烂漫的春花、有呢喃的燕子、有飞舞的昆虫……。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到处洋溢着希望和生机。孩子们在散步时最喜欢追逐飞舞在花丛中的蝴蝶,孩子们对蝴蝶色彩斑斓的翅膀非常地着迷,也很感兴趣,因此我想设计一节美术课,可是考虑到小班的孩子涂色的经验十分有限,不太会配色,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要他们独立完成绘画蝴蝶的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设计了对称印画:美丽的蝴蝶,采用纸团蘸色减少了孩子的涂色时间,再用对称印画的形式完成另一半翅膀。这样孩子们既能在规定的时间画好蝴蝶,又能让蝴蝶的翅膀色彩斑斓。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团印画美丽的蝴蝶。

2、对对称印画活动感兴趣,且能保持画面和自己服装的干净。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纸团印画美丽的蝴蝶。

活动难点:沿线对折压印

四、活动准备:

1、画有蝴蝶的作品,红、黄、蓝、绿、橙色颜料每组三瓶。

2、先搓好的纸团若干。

3、篓子若干,抹布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给你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它飞呀飞呀,飞来啦!

(考虑到小班的孩子年龄特点,我采用拟人化的形象激起孩子活动的兴趣。)

(二)看一看,进一步认识蝴蝶的形状特征。

出示范画并提问

1.你们看它是谁呀?我们来看看蝴蝶长什么样呢?

教师逐一指蝴蝶的各部位。

那身体两边是什么呢?(对了,是蝴蝶的翅膀)

2.再仔细看看蝴蝶的翅膀,你会发现什么秘密?(两边的翅膀是相同的。)

若仍未发现,教师继续引导,看看两边翅膀是什么颜色?左边怎样?右边呢?原来左右两边的翅膀是一模一样的。

3.看又飞来了一只蝴蝶,(出示没有色彩的蝴蝶)这只蝴蝶和刚才那只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只蝴蝶漂亮呢?为什么?

4.那我们也来为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一下,那我们怎样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本环节通过观察有色彩的蝴蝶,帮助孩子认识蝴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运用有色彩的蝴蝶和无色彩的蝴蝶对比帮助孩子认识到有色彩的蝴蝶漂亮。同时巩固孩子用蜡笔涂色的经验。)

(三)变一变,让幼儿欣赏教师示范,学习对称印画的方法。

1.可是今天老师要用一种新方法,也能让蝴蝶变漂亮,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

2.这是什么(纸团),看清楚了,教师现在要给它穿衣服啦!边念儿歌边示范。

拿起小纸团,轻轻蘸一蘸,跑到纸上涂一涂,放下小纸团。涂好后请幼儿看一下,老师只涂了一半,那另一怎么办呢?

老师有一种新办法能让蝴蝶的翅膀变得一样漂亮。继续念儿歌,请仔细看。沿线折一折,手掌压一压,轻轻打开来。看好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变好了。你们看两边的翅膀是不是一样?

3.提问:谁来说说老师是怎么变的?

4.小结:老师先用纸团蘸上颜料,在蝴蝶一边的翅膀上涂上颜色,可以涂上两种不同颜色,接下来沿对折线对折压一压,最后轻轻地打开,这样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变出来了。我们今天学了一种新的画画本领,叫做对称印画。

(评析:通过出示作画工具毛笔并结合朗朗上口的儿歌,边示范边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对称印画的作画要领。提问和小结主要是帮助孩子再次复述作画要领,掌握画蝴蝶的技能。)

(四)玩一玩,交代操作要求。

1.现在呀,有好多蝴蝶都飞到我们教室里,它们也想变漂亮,你们愿意用新学到的本领帮它们吗?(沿线折一折用手掌压一压,轻轻打开来就能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2.老师在桌子上放了各种颜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然后用纸团蘸上颜料,在蝴蝶一边翅膀上涂上颜色,注意要涂在轮廓线内,再沿虚线进行对折压一压,最后小心地慢慢地打开,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变出来啦!

3.嗯!现在我们来动手变一变。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关注。

(活动之前老师再次用简短的话语讲述操作的要领,帮助孩子加深对作画步骤的印象,为孩子们真正作画做好积累经验。同时交代要求让孩子们注意一些操作规则,避免孩子作画时无法应对。老师的指导主要以语言提示为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明确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五)评一评,谁的蝴蝶最美丽。

我们一起来看看,谁变的蝴蝶最美丽,为什么?

(评价主要是让孩子感受一下作品的色彩美,同时提高孩子的鉴赏作品的能力

美术教案 篇6

第2课点、线、面

课时:1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以点、线、面这三种基本造型要素为表现媒介,徒手绘制自由图案。由于抛开具体形象的束缚,这种相对简单的作业更易于训练学生的形式美感,也更便于学生自由发挥创造。

点:不可过大,否则就有面的感觉。点与面的对比关系,是相对的,同时点的形态以单纯为好。

线: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曲线应画的有弹性、光滑感。

面:可分为独立的面;有线条分割、交*形成的块面。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对点、线、面构成的认知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自由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对形式美感的感受力(色彩问题本节不另作要求)。

[教学重点]

对点线面的认知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

画面组织的均衡和多样统一。

[教学构想及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教师的讲授启发、感染,使学生能感受到点、线、面的美感和作用,认识到它们是绘画的语言。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教材、范图。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2月23日—2月24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三个好朋友”,这三个好朋友就是我们经常见面的“点、线、面”。

1、板书点、线、面并用课件进行展示。

点:

线:

面:

2、欣赏书中范画。课本中左上角“画家的画”,是选用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j。米洛的一幅《倒立的人》。作者运用点、线、面的自由组合,以略带具象的装饰形象构成一幅有抽象意味的画,造型单纯、自然,色彩干净、明亮。欣赏时,指导学生从中体会点线面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独立创作一幅点、线、面构成作业。主要应注意避免画得琐细、平均。

图色可采用“一色多处分步”的方法—即每用一色,应在画面不同部位分配,形成呼应,所绘形面应有大小、间隔、形态差异。

课堂小结:

选不同程度和特点的作业做讲评,分析优劣得失,布置学生课后加工整理未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2月24日—2月27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在美术的星空里,点、线、面才是真正的主人,让我们遨游其中,同它们共舞。

教师用课件出示图片,师生共同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有优雅飘逸的;有慷慨激昂的;有痛苦、沮丧的;有愤怒的;有快乐的……每一种形式的组合都有不同的含义,它们是画家思想情感的直接表达,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用线、碎纸片或其他材料进行点、线、面的排列。

课堂小结

板书:

点、线、面

作品展示

范画

札记: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个重点、线、面状的材料,由于还没上课,孩子们的理解有偏差:他们认为“点”只能是圆的,而“线”就是毛线、棉线……针对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特意将我找到的不同形状的糖豆、珠子、铁丝、竹竿等等展示给他们看,请他们分析这是哪一种造型材料。这下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错出在哪儿。我布置他们继续回去搜集,第一课时先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第二课时,大家带来了丰富的造型材料,作品的效果也自然是多姿多彩了。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意图:

美术是一门轻松而富于变化的艺术。用手指印作画,具有一般用画笔无法获得的乐趣。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指印加上一些简单的笔划,就可以绘画出无数生动活泼、新奇有趣的画面。

活动目标:

1、用手指点画圆圆的`红花、黄花和绿色的小草。

2、体验手指点画以及蝴蝶找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白纸放在黑板上,彩色粉笔。

2、红、黄、绿色颜料各一盘,抹布两块。

活动过程:

方法:

1、让幼儿观察桌子上的颜料,教师:桌子上有什么?

2、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没有笔,怎样给大地添画小花和小草?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黑板的白纸上点画小草和小花,边画边说:“小草发芽了!”“花儿开放了!”

4、重点让幼儿了解手指点画的过程:先用手指蘸绿色在空白的地方画许多小草——然后将手指在抹布上擦干净后——再蘸红色颜料点画许多圆圆的小红花——将手指擦干净——蘸黄色颜料点画小黄花。

5、拿出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点画许多小花和小草,家长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6、展示幼儿作品:可以将美术作品裱起来挂在墙上。

活动反思:

和孩子进行了手指点画的美术教学活动。能陶冶身心,增进生活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不仅体验了用手指做画的乐趣,而且通过活动增加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2、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3、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透叠的表现方法和涂色方法。

教学难点 自由组织画面,注意遮挡关系。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

圆圆、方方和三角是三个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快乐得玩耍,你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

就跟韩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板书)

三、游戏: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图形

(学生组合成两种不同的重叠方法)

四、认识透叠,观察透叠图形的颜色变化。

当两个图形相互遮挡重叠时,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图形又有怎样的变化?请同学看图找答案。(分小组讨论)

五、动手创作。

圆圆方方和三角他们简直太有意思了,我们和他们一起玩吧!可以选择画或者是用皱纹纸粘贴的方法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看谁能把他们变化成变幻莫测的图形!老师就任命他为优秀设计师!我们开始吧!

六、作品展评。

进行构图、色彩方面的讲评,评出优秀设计师。

七、小结。

美术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教具准备:彩色墨水、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很可爱?这三个小伙伴分别叫红红、黄黄和蓝蓝,他们想和我们做朋友,大家欢迎吗?红红黄黄和蓝蓝可要好了他们经常抱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同学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杰作。

2、吹画作品欣赏

二、上新课

1、请同学们请出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把他们摆在桌子上

2、提问:红红是什么颜色?大红黄黄是什么颜色?柠檬黄蓝蓝是什么颜色呢?湖蓝。

3、刚才大家尝试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重叠会出现什么颜色?对了,橙绿紫。

4、简单的概念: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彩知识中叫做三原色,他们可以调出许多许多的橙绿紫,三原色是调不出来的。

5、如果红黄蓝同时在一起,那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黑色

三、根据不同的纸张进行作业

1、在普通白纸上进行吹画练习,注意不同的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纸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看他们互相混合浸染出现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绚丽

四、作业展示1、互相观赏互相评价2、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三个小伙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三原色的组成,能用三原色画一幅想象画。感受三原色带给自己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巩固和使用

教学难点:三原色的交替使用和色块比例

教具准备:学生范画、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效果好吗?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2、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

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重点

1、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2、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

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准备各种面具图片、实物;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颜料及着色工具(毛笔、水、调色盘);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方法

探究、辅导法等

板书设计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类型、造型、色彩特点。

3、面具的技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什么吗?(出示面具成品).

见过吗?----在哪见得?-----了解吗?-------做过吗?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识探讨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赋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洽、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2、面具的现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如课文24页藏戏面具——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轮廓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两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如课文25页就有我们同龄人设计的面具:彩纸、皱纹纸等做成的'萝卜娃娃,有各种五彩颜料彩绘制成的五彩面具。

好!通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美的面具文化,下面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设计制作》教案》,来自网!

我们来总结下面具设计思路有哪几种、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3、面具设计思路的种类、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种类:人物、也可以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师:面具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现人物的凶猛、威武、滑稽、忠诚等。

师:通过对五官的哪些地方进行刻画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齿进行刻画,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的美感。与我们实际看到不一样。而是非常的?神态夸张!

色彩:色彩强烈、艳丽、装饰感强。

4、最后我们看一下面具制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1)根据构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体面具

(3)彩绘图案,剪粘彩色纸片、毛线、玻璃绳等,

(4)贴鼻子、嘴巴。

三、课堂作业--面具的设计制作

教师:在过一个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们可以举办一个新年假面舞会祝贺我们的新年,祝贺我们的成长,怎么样?

题目一:以小组为单位为新年假面舞会制作一个生动的面具。

题目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设计制作一组面具。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以上题目每小组任选一题。

要求:1、充分利用所带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大胆设计,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神态夸张。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2、各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相互看看准备的材料,参考面具图片及实物,确定自己要制作的面具造型;讨论制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会。

欢快音乐;新年好

教师:请同学们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边,唱起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让我们尽情享受面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形式二: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的一段故事情节。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勉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动的双手使色彩飞翔,制作出最美、最有个性的面具,使面具这一古老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标签: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