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别弃我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钓鱼岛问题是当前中国和日本关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和日本必须长期面对的难题。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因素是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钓鱼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国在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中的作用,也可以由钓鱼岛争端来分析当前及以后的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美日关系,为我们最终解决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找出更好的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故我选择了这个课题。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选题的研究现状:目前学者对钓鱼岛这个问题的研究涉猎很多,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去研究,而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单独研究并不多。虽然这个选题的研究者不是很多,但这个选题的研究成果却是很丰硕。比如:郭永虎的“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崔丕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张平的“钓鱼岛风云”,龙腾战略网的“中日钓鱼岛冲突背后的美国黑手”本文正是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来探索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问题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1)参见张平:《钓鱼岛风云》,第141页。(2)参见崔丕主编:《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3页。(3)参见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4)漠帆:《钓鱼岛问题大事记》,《现代日本经济》1997年第5期。(5)汤家玉、孙茂庆:《钓鱼岛百年风云》,《党史纵览》2003年第7期。(8)逋野起央等编:《钓鱼台群岛(尖阁诸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71页。(9)《日本产经新闻》1996年10月4日。(10)《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6月22日。(11)人民网2001年12月11日讯:《美官员暗示:钓鱼岛一旦有事美将站在日本一边》。(12)《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2月13日。(13)《日本经济新闻》2004年3月24日。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一、 立论依据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论文选题的意义 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印象、看法、评价的综合反映包括一国国内公众和国外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总体认识和一般评价也是公共信息传播和国家外交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生存之道。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国家形象传播已经成为一条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现实新途径。我国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变化以及传媒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日益意识到国家形象对于国家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1999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在对外宣传中要充分展示我国的五个形象。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将我国国家形象问题提到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位置。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国家形象前所未有地受到主权国家的重视。国家形象的好坏不但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政策。能否正确认识国家形象并充分运用国家形象的功能发掘国家形象的价值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意义广泛而深远。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硬件设施的高投入和单向传播等特点我国在国际信息流动中的国家形象基本上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来塑造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时喧嚣尘上这种被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塑造并认可的“他形象”与我国政府正努力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的“热爱和平、对外开 1 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大量涌现使信息传播进入网络传播时代揭开了信息全球化的新篇章。在网络媒体构建的以信息为中心、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虚拟空间中传统的传播模式受到极大颠覆对外传播的形式也从国际传播模式走向了全球传播模式。网络迅捷、超链接、跨国界等天然特点也让世界各国强烈地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难得的方便快捷、效率高的新途径。大力发展对外网络传播己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因此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优势并尽可能减少西方国家主导的“网络霸权”对于我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是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面临的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的双方都诋毁对方而夸大自身的实力将宣传作为武力战斗最有力的补充。一个国家的胜利往往与他们在战争中所使用的宣传策略有关。于是一些学者专家就开始了关于国际形象、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冷战时期便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随着中国的发展学术界对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和探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是在对国家形象的定义的界定、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方面的探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刘继南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一书从国际关系的新视角运用大众传播学、社会学、国家关系学等当代理论对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现状。周宁的《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一书从中国历史文化方面解释了中国的形象在西方的话语演绎。李希光认为政治传播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还分析了中国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背景、动因和手段等并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张昆的《国际形象传播》一书则主要研究了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战略和实施的准则并且分析了对外传播效果方面的问题。刘继南、何辉等著的《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从国家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段鹏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从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界定入手探讨了我国对 2 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的现状归纳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其成因最后提出应对策略吴友富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一书着重分析了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六个手段。总体上关于国家形象的探索还处于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有的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对国际形象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力度还不够不应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对策性研究而应进行理论战略的归纳和升华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研究。另外关于国家形象的学术论文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输入“国家形象传播”题名检索共计170篇公开文章。按照文献来源数据库分类期刊文章130篇硕士论文24篇博士论文3篇会议论文13篇。纵观国内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有关网络媒体结合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这个问题能散见于不同的关于国家形象或网络传播的研究论著中如中国传媒大学刘继南、何辉等研究者于2003年11月启动了“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网络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在后续研究中进行了扩展。但都只是简单地涉及没有深入阐述。作为一种尝试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家形象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的现状提出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传播和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国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一些学者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形象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对中美等国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考察各种研究的成果也大量涌现出来。其中有影响的是罗伯特.迈克里兰的《野蛮的中国人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1890-1905》杰里.伊色里尔的《进步主义与门户开放美国和中国1905-1921》韩特的《缔造特殊关系1914年以前的美国与中国》李纳德.库斯尼兹的《公共舆论与对外政策美国的对华政策1949-1979》沈大伟的《美丽的帝国主义者中国认知美国1972-1990》李金全的《中国的媒体媒体的中国》以及李洪山和洪朝晖的《形象、观念和中美关系的缔造》等等。弗雷德里克.巴格洪恩在《苏联国家形象》一书中写到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操纵舆论来控制其国民并且对另一个国家的形象进行改变。譬如苏联如何根据国家需要通过新闻宣传改变美国在苏联人心中的形象。这些著作对后来国家形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本文欲通过对中国网个案研究指出中国网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举措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炼总结探寻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策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中国网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得出数据并进行分析然后以小见大提出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够对其他网络媒体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有所启示。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的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对网络媒体与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1、文献法。这一方法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国内外有关网络媒体与国家形象方面的论文、专著、报刊、杂志等并根据研究课题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从而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并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以及了解事物的全貌。2、内容分析法。所谓内容分析法就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专门用于描述和检验传播渠道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人际对话、群众集会中传输的讯息如新闻、娱乐、广告、评论等的内容如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等及表现手段如正面褒扬、客观报道、批评贬责等是对传播内容的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研究。可行性分析我校拥有庞大的图书储备以及便利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寻找相关书籍以及期刊文章、硕博论文并不困难。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完善理论知识储备与应用的不足和缺陷。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在立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创新 一 研究视角 本文选取中国网为例因为在选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中国网作为对外传播媒体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如果中国网在对外传播中采用一定的技巧就会在无形之中传播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文献法。通过个案研究得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的特色 纵观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国内学界对网络媒体和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较少关注网络媒体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本论文旨在研究网络媒体中的国家形象传播主要以中国网为例对中国网的报道内容和策略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对今后中国国家形象的网络传播有所启示。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2011年4月开题报告。2011年5月—8月搜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2011年9月搭建论文雏形。2011年10月—2011年12月撰写论文并完成初稿 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导师的指导下修缮论文并定稿 2012年4月论文提交送审 2012年5月论文答辩 5论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www.ixbw.com)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论文工作量预计4万字。其重点章节为第二、三、四章 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庞杂与本课题相关的书本文章数目庞大但其中与课题贴切的却屈指可数并且内容观点颇为抽象甚而艰涩难懂在理解上恐有不足或偏差这点可望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文章架构过程中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恐在撰文过程中出现部分理论层面上的缺陷或误用。拟请教导师或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同学弥补知识的匮乏力求严谨科学。四、论文提纲第一章 绪论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三、研究方法四、本文的创新点及特色五、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 中国网的个案分析一、选择中国网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二、中国网在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举措1、中国网??和平论坛2、特色栏目??中国形象3、中国网专家博客 三、中国网在传播国家形象中的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网络媒体与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一、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优势1、时效性即时传播2、消除传播的空间限制直面国际受众3、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4、结构的超文本性文字、声音、图像的有机结合二、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作为1、网络媒体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有力渠道2、网络媒体也可能成为干扰国家形象传播的工具三、网络媒体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家形象定位不够明晰2、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内容匮乏3、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4、网络媒体技术滞后第四章 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策略研究一、准确定位中国国家形象明确传播内容1、国家形象定位的原则2、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现状的定位二、塑造网络媒体自身形象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1、淡化新闻网站的官方色彩2、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3、构建合适的网络媒体的传播规范三、细化受众逐级渗透1、受众细化的原则2、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受众分析3、不同受众群体间的渗透和互动四、综合运用舆论传播技巧塑造良好国家形象1、积极策划全球性媒介事件2、争夺网络话语权3、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章 结语要想掌握中国在网络虚拟空间上的“形象主权”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必须提升重点新闻网站的竞争力准确定位中国国家形象明确传播内容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细分国际受众市场反击“中国威胁论”传播真实、全面、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从一般意义来讲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来讲,法学本科开放教育试点,其目的是探索多种方式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路子。实践环节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试点项目的评价和远程开放教育的未来。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求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研究性的理论分析文章。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 学生要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文章观点明确,材料详实,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范。2、内容要求毕业论文的体裁应具有学术性。毕业论文包括目录、提纲、论文摘要、正文、引用的参考资料,其中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它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毕业论文的内容容量与所给予的时间和学分相适应,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专科毕业生不得少于4000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选题要求(1)、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法学专业的范围内,一般以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内容为主要选题方向。(2)、要紧密结合法学研究动态和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实际。(3)、选题避免过大。(4)、选题避免过度集中,要有新意,要结合专业,学生自选两个题目,交指导教师平衡后,确定其中一个为你的论文题目。选题时要注明以哪门课程(法)为主。(5)、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写的毕业论文不可直接或变相作为本科的毕业论文来使用。三、成绩评定办法与步骤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论文的质量,提出建议成绩,学生经过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及答辩质量,写出答辩评语,经答辩委员会审核,确定最后成绩。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于当年补做一次。四、组织机构:学校设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下设指导组和答辩组,成员分别由学校领导、教师和校外专家担任。论文答辩设若干小组,每组由三名教师组成,设答辩主持人一人。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研究方向设立,本人的指导教师不担任该答辩小组成员。
标签:开题本科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