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制取氧气

往日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优秀)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制取氧气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制取氧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方法:

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

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

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教学过程:

1.实验室制法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③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⑴重点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b.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简单介绍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

b.注意事项: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2.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3.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制取氧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