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

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

浅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息化系统的保密管理,保护国家和社会机密的安全,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信息化保密管理原则:

1. 不泄露机密: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泄露或故意泄露储存在信息化系统中的机密信息。

2. 紧急管理:当信息化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采取行动进行紧急管理,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3. 完整性保护: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删除或损坏。

4. 可用性保证: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服务,并在保密要求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可用性保证。

5. 访问控制:应该为信息系统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仅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系统。

第四条 信息化保密管理的组织架构:

1. 建立信息化保密管理机构,负责信息化保密管理的规划和实施。

2. 指定信息化保密管理的责任人,负责信息化保密管理的日常工作。

3. 建立信息化保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保密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信息化保密管理的工作内容:

1. 制定和完善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开展信息化保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技能。

3. 建立信息设备的物理和逻辑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4. 强化对系统用户的访问控制,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保密性。

5. 建立信息安全漏洞的快速补漏机制,及时修复系统中的漏洞。

第六条 对信息化保密管理的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 信息安全管理

第七条 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泄漏、篡改和丢失。

第八条 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包括:

1.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和要求。

2. 划定信息安全风险范围,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3. 加强系统的物理安全措施,为信息系统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4. 对信息系统进行加密处理,保护系统中传输和储存的敏感信息。

5. 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第九条 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1. 具体岗位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内容。

2.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对系统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3.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有责任向上级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报告和汇总。

第十条 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

1.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权限。

2.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加强对系统用户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系统。

4. 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漏洞和问题。

5. 提供信息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保证信息安全事件的快速处置。

第十一条 信息安全管理的检查和评估:

1. 对信息安全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发现问题和不足,立即进行整改和改进。

3. 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和分享,提供工作经验。

第三章 保密管理

第十二条 保密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国家和社会机密的安全,防止机密信息的泄露和损坏。

第十三条 保密管理的原则:

1. 保密责任:任何个人和单位都有保守国家和社会机密的责任。

2. 保密知情权:任何涉密人员必须明确知晓自己需要保密的信息和责任。

3. 保密措施:保密信息必须受到适当的'保密措施的保护。

4. 保密检查:不定期对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四条 保密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1. 设立保密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指定保密管理责任人,负责保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设立保密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保密措施和工作的实施。

第十五条 保密管理的措施:

1. 制定和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权限。

2. 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能力。

3. 加强对保密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设备被篡改和窃取。

4. 设立保密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分类、归档和保管。

5. 加强对保密活动的监督和检查,防止泄密和违规行为。

第十六条 保密管理的检查和评估:

1. 对保密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发现问题和不足,立即进行整改和改进。

3. 对保密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享,提供工作经验。

第四章 网络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网络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 网络安全管理的原则:

1. 全面管理:对网络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没有漏洞。

2. 持续改进:根据网络安全的新特点和技术,不断改进网络安全策略和措施。

3. 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网络数据,确保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4. 紧急处理:当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十九条 网络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1.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指定网络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设立网络安全小组,负责具体的网络安全措施和工作的实施。

第二十条 网络安全管理的措施:

1.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权限。

2. 对网络安全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3. 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非法的访问和攻击。

4. 建立网络安全事件的报警和处理机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5. 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第二十一条 网络安全管理的检查和评估:

1. 对网络安全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发现问题和不足,立即进行整改和改进。

3. 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享,提供工作经验。

第五章 数据保护

第二十二条 数据保护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防止数据的泄露、篡改和丢失。

第二十三条 数据保护的原则:

1. 数据的真实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防止数据被篡改和虚假。

2. 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删除和损坏。

3. 数据的保密性:确保数据的保密性,防止数据的泄露和非法获取。

4. 数据的可用性:保证数据的可用性,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的访问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数据保护的责任和权限:

1. 设立数据保护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数据保护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指定数据保护管理责任人,负责数据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设立数据保护小组,负责具体的数据保护措施和工作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 数据保护的措施:

1. 制定和完善数据保护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权限。

2. 对数据保护人员进行数据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数据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加强对数据库和服务器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

4.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5. 建立数据安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第二十六条 数据保护的检查和评估:

1. 对数据保护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发现问题和不足,立即进行整改和改进。

3. 对数据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享,提供工作经验。

第六章 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外部合作和合同的安全和合法性,防止信息泄露、侵权和纠纷。

第二十八条 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的原则:

1. 合同的公平性:确保外部合作和合同的公平,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合同的保密性:对涉及保密信息的外部合作和合同要进行保密协议。

3. 合同的风险评估:对涉及风险较高的外部合作和合同要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九条 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1. 设立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指定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责任人,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设立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的措施和工作的实施。

第三十条 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的措施: 1. 制定和完善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权限。

2. 对外部合作和合同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

3. 加强对外部合作和合同的保密措施,防止合同中的机密信息的泄露。

4. 对外部合作和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履约的合法性和及时性。

第三十一条 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的检查和评估:

1. 对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发现问题和不足,立即进行整改和改进。

3. 对外部合作和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享,提供工作经验。

第七章 处罚和补救

第三十二条 对信息化保密违规行为的处理:

1. 轻微违规行为,给予口头警告或书面通报。

2. 严重违规行为,立即停止使用信息化系统,并启动相应的调查程序。

3. 涉及犯罪的违规行为,移交有关机构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对信息化系统的保密漏洞和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的补救:

1. 发现保密漏洞,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漏洞被利用。

2. 发生安全事件,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3. 对保密漏洞和安全事件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总结,完善系统的安全性。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本单位的信息化保密管理机构。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的若干问题尚未解决的,参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办理。

以上为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 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和国家利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挡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亦称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是指档案网络建设、档案管理综合应用系统建设、档案馆库智能化软硬件系统建设,以及各种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程建设等。

第三条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的档案管理应用网络,按照《江苏省电子政务内网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内网,接收党政机关等单位电子档案信息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其安全保密解决方案及安全保密产品的选用,按照有关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条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实行控制源头、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协调促进的原则。

第五条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密管理工作,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密管理工作。省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市、县(市、区)保密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工作,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密管理工作。

第二章系统工程建设

第七条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应当同步规划并落实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各类软、硬件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安装,必须符合保密管理要求,做到防泄密、防窃密。涉及保密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所采取的安全保密措施应与所处理信息的密级管理要求相一致,并按其最高密级的防护要求进行防护。

第八条承担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系统集成、综合布线、软件开发、服务咨询及工程监理等单位,必须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的保密审查。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一般不得交由境外机构或人员承建。

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承建单位,必须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第九条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保密管理实行审核备案制度。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单位在确定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后、决定招标前,应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江苏省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核备案表(甲表)》(见表一),通过审核,才可实施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未通过审核的,应按规定调整后再报审核。招标或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开工后,10日内,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江苏省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核备案表(乙表)》(见表二)。

第十条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省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核备案,重大项目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省级各部门、单位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核备案。

第十一条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批量数字化工程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二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报经省辖市以上保密工作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运行国家秘密信息。

第三章档案信息保密

第十三条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采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加密存储和传输、审计跟踪、防电磁泄漏等安全保密措旋,加强管理。对其系统的访问应当采用权限管理机制,不得越权操作。未采取安全保密技术防范措施的数据库不得联入局域网、公共信息网等网络。

第十四条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电子政务外网、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

第十五条符合政务公开规定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等档案信息应尽早上网,有关办法按国家规定执行。中共中央文件不得自行上网。

第十六条凡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为目的而采集的档案信息,除在其它新闻媒体上已公开的,组织者在上网前,应当征得档案信息提供单位或个人的同意;凡对网上信息进行扩充或更新,应当执行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

第十七条凡在档案网站上开设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和网络新闻组等,应由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审批,明确相关保密要求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和网络新闻组等、谈论和传播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内容及信息。

第十八条不得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转发或抄送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内容及信息。

第十九条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信息资源载体的复制,即用扫描、复印、翻拍、手工抄录或印刷等方法仿制原稿,必须执行有关保密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四章保密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在公共信息网或与公共信息网相联的网络上档案信息,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

凡向公共信息网提供或档案信息,必须通过单位保密工作机构书面审查批准。

第二十一条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上网公开档案目录或全文信息,必须按照有关信息上网保密规定,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做到由本馆鉴定机构按有关规定逐条鉴定、审阅签字。

第二十二条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实行单位领导责任制。各单位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列为单位保密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

单位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项保密措施的落实及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档案信息化建设单位应根据系统所处理的信息涉密等级及其重要程度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保密措施,并依照有关保密和档案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年度检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档案信息化建设单位的保密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审查,并保持相对稳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培训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档案信息泄密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实施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建议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化保密管理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