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地理教案 >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

痴货i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地理高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 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Article/Index.html>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讲述】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Article/Index.html>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板书】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讲解】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它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

【/Article/Index.html>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板书】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2.红壤丘陵

【提问】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

【/Article/Index.html>总结】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板书】(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录像】长江 1998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Article/Index.html>总结。

【/Article/Index.html>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看书】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回答】到20xx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加约50亿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

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

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

巴西的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课件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的天然氧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第六节巴西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3)、思考:课本92-- 93页3--5题

巩固练习:

同步互动66页

板书设计:

世界上流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亚马孙河

长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区

补充练习:

填充图第32页第一题和第二题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3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三、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附表:表1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表2世界主要国家海岸线比较表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4

【课程标准】

1.以褶皱山为例,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的概念,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褶皱和褶皱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

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成因及地貌表现,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山地的.形成原因,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有规律可循,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

岩层分布不完整情况下:背斜,向斜的判别

【教学方法】

探究法

白板,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ppt褶皱山脉岩层的图片和世界名山,看图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

【设问】当你们看到这些自然景观是有没有产生疑惑呢?这些山是怎么形成的,岩层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刚才看到的其中一种山地的形成原因。播放ppt “褶皱山”

【进入重点】

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

2.播放ppt里的动画:沉积岩形成提问:问题1

提问:问题2

追问;

3.播放ppt中的动画

讲解;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图;

4.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播放ppt中的动画进行探究,引入岩层再次在外力作用下的情况,及地貌的变化;

讲解;

5 .探究1

探究2

6.小结:对一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读图

学生思考完后回答问题

学生看动画,从动画中获取地理信息

并思考问题,思考后回答

学生读图

学生认图,引起思维冲突,读图,分析岩层和岩层的变化的原因。

判断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态

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到实际生活

【板书设计】

内力作用——褶皱山——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判断——新老关系

向斜成山

意义——找矿,找水,工程——找矿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中国地理高二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