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趁年轻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文章标题: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作者回顾了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辅助器具领域标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我国辅助器具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关键词]残疾人辅助器具;现状;对策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nStandardizationofAssistiveDeviceforPersonswithDisabilityinChinaW_ANGBao-hua.ChinaAssistiveDevicesandTechnologYCenterforPersonswithDisabilities,Beijing100068,ChinaAbstract:TheauthorpresentedanoverviewtothedevelopmentofstandardizationofassistivedevicesforpersonswithdisabilityinChinaandananalysistothecharacteristicsandexistingproblemsinthefieldofstandardofassistivedevices.Thusthecounter—measuresondevelopmentofstandardizationofassistivedevicesinChinaweresuggested.Keywords:assistivedevicesforpersonswithdisability;curr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标准化是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笔者旨在分析我国辅助器具标准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1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发展历程1.1我国标准化主要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由于解放初期的战时经济,最初采用的是前苏联的产品标准,中苏关系破裂后开始建立我国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标准数量发展缓慢,1966~1976年1O年间颁布的国家标准仅有400项。第二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在此期间,标准化从适应计划经济过渡到适应市场经济,国家标准数量从1978年的1700多项发展到2万多项。尤其是1988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使我国的标准化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第三阶段,我国加入WT0后。为使经济和贸易服务的标准化符合WTO的有关规则,适应我国经济和贸易融人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标准化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性的第三阶段。1.2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的阶段性发展标准化作为技术基础总是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行业形成较晚,标准化较其他行业起步相对更晚。1989年成立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后,才开始制定辅助器具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经历了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中的第二阶段中后期的历程,可分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作者单位: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王保华(1959一),女,北京市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管理与研究制度,产品质量检验。初期的10年和进人21世纪后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1991年发布GB12995机动轮椅车和GB12996电动轮椅车标准开始,到2O世纪末,各项标准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假肢、轮椅、助行器等少数品种,而且主要是自行制定的产品标准,就当时的标准化水平而言,基本满足了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发展需求。第二阶段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辅助器具逐步形成行业。为了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有了质的飞越,部分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False$

$False$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