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ngdǎohuǒ

赴汤蹈火

拼音 fù tāng dǎo huǒ 怎么读

注音 ㄈㄨˋ ㄊㄤ ㄉㄠˇ ㄏㄨㄛˇ

繁体赴湯蹈火

感情中性

近义词出生入死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奋不顾身

反义词畏缩不前贪生怕死

赴汤蹈火的意思

折叠展开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
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例子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

正音”,读作“fù”,不能读作“pū”;“”,读作“dǎo”,不能读作“tāo”。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赴汤蹈火”和“出生入死”;都表示“不顾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出生入死”偏重在冒随时死去的危险;一般用来表示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在程度上重于“赴汤蹈火”;“赴汤蹈火”偏重在不畏艰险;一般用来表示决心和愿望。

谜语(谜底:赴汤蹈火)

故事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看到各地诸侯势力日益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建议汉景帝削减他们的势力,防止他们作乱,因此得罪了诸侯。晁错父亲劝晁错注意明哲保身,晁错说:“只有大家赴汤蹈火,才能保家卫国。”

赴汤蹈火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甘愿奔投至烈火沸水当中。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语本《汉书・卷四九・爰盎鼌错传・鼌错》。△“出生入死”、“赴火蹈刃

【典源】

※#《汉书・卷四九・爰盎鼌错传・鼌错》[1]

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2],攻城屠邑则得其[3]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4],赴[5]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傅子》。

[2]拜爵之赏:授予爵位作为赏赐。

[3]财卤:掠夺的财物。卤,通“”,掠夺、强取。

[4]蒙矢石:冒著箭矢和石头的攻击。蒙,冒。

[5]汤:沸水。

参考

《傅子》(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刘表》裴松之注引)

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祐,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

【典故】

鼌错(公元前200—前154)为西汉颍川(地约当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时,奉命记录和整理已失传的《尚书》,后屡屡升迁,调任为太子家令。由于他学识丰富,被人称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后,更升任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几乎没有不接受的。后来他倡议削诸侯封地,让各诸侯王怀恨在心,当景帝果真采用其议,削夺诸侯王封地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便举兵叛变,要求皇帝诛杀鼌错,形成西汉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内乱,于是答应诸侯王的要求,牺牲了鼌错。鼌错虽然含怨而终,但他所提出的种种建议,对景帝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例如他曾对边塞的守备提出建议,主张应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将士保卫疆土,他说:“对于能固守城池及战胜敌人者,要给予爵位以示奖赏;对于能攻陷敌方城池者,要赠予所得的财货以增加他的财富与权势。唯有如此,才能使将士们甘愿冒著生命的危险,不顾生死的为国效忠。”后来“赴汤蹈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但也有学者以为,“赴汤蹈火”一语应源自《傅子》。据载,东汉末年豪强四起,刘表占领了荆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韩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虚实。韩嵩对刘表说:“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会坚守节操,为达使命而不顾艰难危险。这里的“赴汤蹈火”,意思同样是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与〈鼌错传〉中的“赴汤火”并无差别。

【书证】

  • 01.《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刘表》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 02.《金史・卷一○六・术虎高琪列传・刘炳》:“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卒,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
  • 03.《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娘子若用得著小可时,就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岂有推托之理。』”
  • 04.《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是什么话!这种不平之事,我是赴汤蹈火,都要做的。”

【用法】

语义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类别用在“不畏艰险”的表述上。

例句

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只要国家需要,即使赴汤蹈火,我们也在所不辞。

只要我答应了你,就是赴汤蹈火,我也绝不推辞。

这些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赴汤蹈火,何所畏惧?

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这些年来,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他不惜赴汤蹈火,冒险犯难。

他心里面想:“自己纵然不敢赴汤蹈火,总也不能显得太过懦弱。”

【辨识】

同义“赴汤蹈火”及“出生入死”都有冒险犯难的意思。

异义“赴汤蹈火”侧重于不惧艰险;“出生入死”侧重于不顾生死。

例句
赴汤蹈火出生入死例句
这些年来,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他不惜赴汤蹈火,冒险犯难。
凭著他的机智和勇敢,在八二三砲战中,出生入死地完成了军情传递任务。

赴汤蹈火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defy all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2. 水火(すいか)の中に飛び込(こ)んでいく。〈喻〉いかなる危険や艱難をもいとわない
  3. готóв в огóнь и в вóду
  4. braver tous les périls(courir tous les risques pour)

赴汤蹈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ù), 走部,共9画

①. 往,去。 如: 赴京。赴会。赴任。赴约。赴宴。

②.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 如: 赴战。赴敌(加入对敌作战)。赴难(nàn )。赴义。

③. 古同“讣”,讣告。

读音(tāng,shāng), 水部,共6画

㈠ 汤 [ tāng ]

①. 热水。 如: 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②. 煮东西的汁液。 如: 米汤。参(shēn )汤。

③.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 如: 鸡汤。菜汤。清汤。

④.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 如: 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市)。

⑤. 中药的剂型。 如: 汤剂。汤药。

⑥. 姓。

㈡ 汤 [ shāng ]

①. 〔~~〕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浩浩~~”。

读音(dǎo), 足部,共17画

①. 践踏,踩。 如: 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②. 跳动。 如: 舞蹈。手舞足蹈。

读音(huǒ), 火部,共4画

①.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如: 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②. 紧急。 如: 火速。十万火急。

③. 指枪炮弹药等。 如: 火药。火炮。

④. 发怒,怒气。 如: 火暴。火性。

⑤.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 如: 肝火。毒火攻心。

⑥. 形容红色的。 如: 火红。火腿。

⑦.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⑧. 姓。

赴汤蹈火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