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班会教案 >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对味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关于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范文(通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建议:

1、跟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饿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三、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

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

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

(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

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

2、“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边归纳边板书。

(四)、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同欢度中秋。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愿望。是啊!中秋节既是一个丰收的节日,又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长大实现自己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过中秋节那天,向家里人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和知识。

(2)、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并记录。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百科: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及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电脑课件,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并理解古诗。

(1)完整欣赏电脑课件,初步感受画面。

★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第二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

(3)再次欣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反思

即把枯燥的古诗,根据其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对其故事情节适当地加以夸张,以吸引幼儿。而故事又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背诵,效果要好许多。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并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园所室外与室内能凸显中秋节日氛围的环境布置。全园分为绘画、讲故事、“学科学,懂知识”、“齐动手,共劳动”四个小组。幼儿以班为单位,其中绘画组:小中大班都可以参加;讲故事组:中大班参加;“学科学,懂知识”组:大班参加。“齐动手,共劳动”组:小中大班都可以参加。

2、道具准备:绘画工具、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宣纸、白纸;灯泡、皮球(大、小各一个);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食品、水果、盘子、水果刀。

3、其它准备: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一、二、三、四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就行,活动五的时间可以另加的`,但要结合实际定时间。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活动对象】

小中大班孩子

【活动目标】

让孩子用绘画等手法表达自己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孩子背诵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2、教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并出示相应图片。

3、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与中秋有关的诗词、图片、国画、水粉画、挂在教室。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

4、准备绘画工具、宣纸、水粉颜料、国画颜料、半成品、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大班孩子:水粉画、水墨画、沙画(自选)

中班孩子:撕纸画、添画、黏贴画(自选)

小班孩子:拓印、黏贴画、涂色(自选)

作画期间,其它幼儿以及家长可以保持秩序的观看。也可以以班为单位家长跟孩子共同做一幅长卷画,完成之后挂于幼儿园大厅、走廊。

作画后,教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画粘贴在教师四周墙壁上。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目标】

亲子互动,提高家长的认识。通过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准备中秋节的小故事。

2、准备小长衫(同相声演员长衫)。

3、将场地布置成小剧场。台下观众坐成弧形。

【活动过程】

1、先由一名教师生动地给大家讲中秋故事。

2、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幼儿独立讲,其他人做观众,要有观看的礼仪。

要求:讲故事的幼儿身着长衫,声情并茂地讲。家长、教师、幼儿都保持安静状态听故事,并用掌声鼓励。

3、可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进行,提前准备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跟讲故事的是同一个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目标】

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艺术想象力,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丰富幼儿科学小知识。

【道具准备】

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一个);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准备】

熟悉一些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注意】

1、在幼儿进入此活动教室前,老师要与前来的家长和幼儿沟通好活动时的注意事项:要尽量保持安静;由于活动室内很黑,请幼儿不要乱跑以免磕伤;

2、如果空间不够,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教室或分批进入。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故事做出相应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抠画出嫦娥奔月形态的纸板,用纸板遮挡在屏幕与投影仪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在幕布左上角粘贴上月亮图片。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此方法,既让幼儿更生动地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并且让幼儿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识。

(三)神奇的月亮

1、导入:展出各种形状的月亮图片。

2、模拟月食全过程:使用灯泡代替太阳,一个孩子举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孩子举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开灯泡,大皮球围绕太阳转,小皮球围绕大皮球转,观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5

一、活动主题:

中秋佳节话感恩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有关资料布置活动场景

四、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7日第7节

五、活动地点:

五(1)班教室

六、活动组织:

贺健榕陈欣彦朱峻成李建朋

七、活动过程

(一)、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外明”呢?你的想法。

(二)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课件出示)针对月饼的包装进行厉行节约。

(三)、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

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交流。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

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一四人小组为单位。

(1)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2)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3、学生交流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师: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四)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交流

(主持人: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知道的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八、活动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可是还有多少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回家与你们团聚,你一定想用语言表达你队亲人的思念,请你给在远方的亲人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6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环境创设:

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展示幼儿 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事先发放记录单)。

区域活动:

开开心心来中秋

(1)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之做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有条件的家庭,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与幼儿一起准备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月饼带来。

(二)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 结合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完整讲述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请幼儿和家长讨论,由幼儿回答)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父母、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7

一、活动目的:

xxx

二、活动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 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7)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2 、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3 、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1)、出示图片

(2)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3)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2)学生作品欣赏。

2 、举办月饼宴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8

活动目标: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和传奇故事。

3、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

活动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

活动地点:

x(x)班教室

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2、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

四、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