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秘诀大全

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秘诀大全

心蛊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2023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秘诀大全

“三伏天”是夏季天地阳气最盛之时,这时我们更要重视养生保健。那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秘诀有哪些?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秘诀相关内容。

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秘诀

一、三伏天身体要祛湿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湿气,可以按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

睡前用藿香、佩兰等祛湿中药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适当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

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薏米煮粥;荷叶、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

注意:绿豆性寒,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二、三伏天6个禁忌千万别犯

1、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

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分钟~30分钟。

2、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3、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尽量不吃冷饮,越热越要喝温水;如果一定要吃冷饮,最好选在饭后1小时;吃冷饮后,生姜是最好的补救食材,可以喝一杯姜茶。

4、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时节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建议:午睡以15分钟~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5、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

① 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② 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③ 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④ 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6、忌直接冲冷水澡

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

三、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好机会

三伏天"热养”有助温补阳气、温通经络、驱除体内寒邪的作用。

患有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虚寒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寒性关节痛等疾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贴敷、艾灸等,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

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三伏天应顺着季节规律,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1、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 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温度不应超过60℃。

2、吃点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

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有牙痛、上火、发烧等症状,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

3、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帮助身体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4、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 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 增强新陈代谢。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 45℃,以温暖舒适为宜。

5、做做艾灸

中医认为,“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施灸时适量出汗,体内的暑湿也随之排出。灸完后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6、适当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健走、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

三伏天养生吃什么食物

一、平安瓜

1、苦瓜:祛痱子

民间自古便有“苦夏吃瓜”之说。此时食用最有益身体,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如果感觉自己暑热烦渴,身上长痱子等情况都可以尝试在夏季餐单中加入苦瓜,凉拌、小炒、煲汤都可以。

2、丝瓜:平痰喘

丝瓜可谓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的功效。

除此之外,如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食用丝瓜来辅助治疗。

3、冬瓜:增食欲

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冬瓜具清热解暑功效,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同时也起着清热消暑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二、祛病肉

1、黄鳝:除风湿

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黄鳝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另外,夏季是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缓解期,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2、鸭肉:消水肿

鸭肉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却低很多。

鸭属水禽,由于生长在水边,肉味甘微咸,性偏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

三、消暑果

1、桃子:解烦渴

桃子具有生津解渴、润肠通便、解劳热、解烦渴的功效。桃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可以补充夏季汗液流失掉的无机盐。

2、山竹:解燥热

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一种特殊的物质,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

山竹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

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个就足够了。

三伏天怎样养生避病

1、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就会降低,可能致病。因此,饮食宜清淡,建议可以适当吃点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荞麦等或酸味食物,如番茄、山楂、酸梅等,既可以祛暑解热又能开胃健脾。但也要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蛋白质,此外,夏季天热湿度大,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所以,无论吃的是什么食物,都要力求新鲜和卫生。

2、不要过分贪凉

天气炎热,适当吃些冷饮可解暑,但不可大量进食,否则冷饮进入体内后,会降低体内的温度,从而影响脾胃的功能,容易引起脾胃失调,甚至容易引起腹泻。此外,也不要长期吹空调,以免使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建议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6摄氏度,同时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确保每天2-3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

3、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是自古以来的养生法则,夏季同样值得重视。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体消耗大,容易精力不济。所以中午尽量小憩一会儿,但午休时间不要过长,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为宜。午觉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让下午有个好精力,还可改善冠脉血供,有益心脏健康。

4、适量运动

“三伏天”运动同样不能缺少,此时的运动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早晨、傍晚是运动的不错时间,建议可选择舒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水,运动后大汗淋漓时不能立马冲冷水澡,最好先休息30分钟,汗消了再洗澡,水温以36~39℃为宜。

此外,三伏天易出现多种情绪问题,如心烦意乱、脾气暴躁和焦躁等,这跟心火旺盛有关,需积极预防情绪中暑,保持心情舒畅,不能过度焦躁。另外,要保证有充足睡眠,减少熬夜,日常还可煮一些白扁豆粥、薏米小豆粥,起到健脾止泻、清热消暑的作用。

三伏天养生去湿气的最佳时间

三伏天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感到闷热不透气,同时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如中暑、湿疹、风湿等。因此,在三伏天去湿气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湿气。湿气是指人体内部和周围环境中过多的水分,它会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身体不适。在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形成湿气。而在三伏天这个时期,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更容易产生湿气。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去湿气。去湿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针灸按摩等等。其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在三伏天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蔬菜水果等。此外,还可以多喝一些茶水,如绿茶、菊花茶、玫瑰花茶等,这些茶水都有清热解暑、祛湿除热的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去湿气。一般来说,早上和晚上是比较适合去湿气的时段。早上起床后可以进行简单的瑜伽或慢跑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湿气。晚上睡觉前可以泡个脚或者洗澡,这样可以帮助放松身心,促进睡眠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

总之,在三伏天去湿气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保持身体健康。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去湿气的方法和时间因人而异,具体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来选择。如果有身体不适或者不确定如何去湿气,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此外,除了饮食调理和运动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湿气。例如,可以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潮湿的环境;可以使用除湿机或空调等电器设备,调节室内湿度;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治疗湿气的方法,如煮姜汤、熬绿豆汤等等。

总之,在三伏天去湿气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适当的运动和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湿气的产生,如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心情愉悦等。

三伏天有哪些养生误区

误区一:夏天过度温阳

很多朋友都知道“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话,但真正懂得其含义的人却不多。如果理解错误,不仅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湿热体质的人或者体内阴虚有热者,如果再过多吃姜就会“火上浇油”引起上火。

同样,有人提倡夏季多喝羊汤也是这个道理,夏季喝羊肉汤进补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了羊肉汤或吃多了羊肉,反而会导致上火,出现便干甚至出血的情况,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误区二:夏天过度锻炼

人们经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季在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暴走的中老年人,虽大汗淋漓,仍坚持锻炼。

“三伏天”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此时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运动量过大。

误区三:每天大量喝绿豆汤

很多家庭一到夏季,家里顿顿离不开绿豆汤,不仅每天大量喝甚至当水喝。可是,绿豆汤寒凉,饮用过多易伤脾胃。

误区四:只防暑不防寒

对于很多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喜欢贪凉的人来说,防寒更需注意。

经常待在空调房中,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可能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而且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切忌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

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长时间一味贪图寒凉(冷饮、空调),势必会损害机体功能。

误区五:雨后凉爽去锻炼

夏季暴雨过后,往往比较凉爽,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锻炼,但是雨后出门锻炼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

夏季暴雨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空气中的湿度其实会加重,雨后散步往往更易出现胸闷、头晕甚至恶心的症状,这就是湿热交杂引起的。

误区六:出汗后迫不及待洗冷水澡

“三伏天”天气炎热,稍微动动就一身汗,别提有多难受了,这时很多朋友会迫不及待地去冲澡,而且还喜欢用偏凉一点的水温,这样就相当危险。

人在大汗淋漓时,身上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此时用偏凉的水冲澡,觉得很舒服,但是毛孔由于冷水的刺激会骤然收缩,使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可能导致中暑。

除此之外,洗冷水澡还会使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大量增加,同时也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综合因素下致使血压升高,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负荷不了,就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的危险事件,严重时可能有猝死风险。

而且,洗澡水过冷(25℃以下),还容易诱发胃肠道不适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建议大家平时洗温水澡,具体水温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即35℃~37℃。

误区七:蔬果代替正餐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朋友选择直接用蔬果代替正餐,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时间久了容易产生疾病。

即使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吃莲藕、冬瓜、丝瓜、扁豆等夏令食品。

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秘诀大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